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5.jpg 1.jpg 4.jpg 3.jpg 2.jpg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心动态
中心主任宋瑞参加“新时代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研讨会并发言

 

 

   2018年11月17日,由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组织的“新时代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研讨会在京举行。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政策法规司、人事司、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旅游研究院、清华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等机构的专家参会研讨。 

 

   以下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宋瑞研究员的发言摘要。 

 

一、文化和旅游融合:这个话题怎么看 

 

   很高兴参加此次研讨会。今天这个话题有四个特征。一是新。尽管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此前也有学者关注,但随着机构改革的推进,这个话题有了新的背景、新的特点。二是热。从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到行业企业都很关注,都在讨论,是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三是大。旅游的范围很大,变化也很大,中国旅游研究已有四十年,至今仍在讨论什么是旅游,旅游的边界是什么。文化的范围就更广泛了。四是复杂。旅游的事似乎人人都能讲,但恐怕很多人并不能彻底讲清楚;文化更是如此。前阵子看过一本书,第一句话就是“文化是什么,你不说我还清楚,你一说我倒糊涂了”。把两个内涵、外延都很复杂的领域融合到一起,确实是很复杂的事。
 

     对于这个既新、又热、又大、又复杂的话题,个人建议,我们应该分层次、分阶段、分专题地进行探讨。 

   其一,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可从不同层面来探讨。比如学理上怎么分析、理念上怎么认识、产业上怎么推进、政策上怎么制定、工作上怎么去抓。学理上的辨析、理念上的共识、产业上的载体(产品、项目、载体、园区、示范区等)、政策上的重点、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抓手,尽管相互关联,但毕竟着眼点、侧重点有所不同。在讨论时,最好先明确我们是在哪个层面上讨论这个话题。 

   其二,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是个长期的战略和工作。在不同阶段,我们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是什么,先解决什么问题,后解决什么问题,应该有所区分和部署,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 

   其三,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探讨要分专题。在初期,进行宏观的、综合的、笼统的探讨是有必要的。随着讨论的深入,就需要分专题进行探讨。泛泛而谈、笼而统之,是很难把这个话题深入地推进下去的。  

 

二、文化和旅游融合:产业发展怎么做 

   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有很多层面。这次座谈会关注的重点之一是产业融合。的确,产业是融合的重要基础,也是行政机构调整的背景之一。现实中,产业层面的融合在市场力量的推动下,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行政机构的调整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这一趋势的回应。产业层面融合的目的,就是要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解决高质量文化和旅游产品、服务的供给不足、文化和旅游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因此,产业是融合发展的一个关键层面。产业融合涉及很多问题。关键有三:一是融合点是什么;二是怎么促进融合;三是需要什么条件。
 

   在融合点上,个人理解,可以重点关注以下这几个:博物馆旅游、旅游演艺、主题公园、文创产品、文化创意产业园、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和历史文化街区、旅游特色小镇、红色旅游、旅游节庆等。以博物馆旅游为例,不管是英国伦敦还是美国纽约,博物馆都是其旅游的重要载体。国内以故宫为代表的新的博物馆热,就是需求和供给的双向推动的结果。那么,博物馆应该怎么做旅游、怎么更好地发挥旅游功能、怎么更好地服务游客,值得重点关注。再比如旅游演艺和主题公园,都兼具旅游功能和文化特征,那么其文化内涵如何、科技含量如何等等,这些也值得研究。时间关系,就不一一列举。对于每个融合的领域,建议进行系统的梳理,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引导和促进政策。在促进过程中,要有相应的支撑,包括:资源普查和评价(家底如何,哪些资源可以发挥双重功能)、知识融合(双向的知识融通和知识溢出)、科技支撑、评价体系(尤其是对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的考核)、企业主体(全国有100多个文旅集团、100多个文旅基金,怎么引导);等等。 

 

三、文化和产业融合发展:对外功能怎么发挥 

   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对内是通过产业层面的融合、公共服务的融合更好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对外是要促进文化交流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扩大中国影响,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我想这也是机构改革的一个重要背景。这方面目前关注的还不多。机构层面上,目前正在整合原文化部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原国家旅游局驻外旅游办事处,未来肯定还有其他方面的融合和推动。比如是不是可以考虑把中外文化年和中外旅游年相结合;把 “欢乐春节”等文化走出去项目与旅游活动、旅游项目、目的地营销等相结合;整合现有国家级文化和旅游重大节庆、重大活动,形成统一品牌;等等。中国每年有1亿多出境旅游、1亿多入境旅游,不算港澳台,与外国的双向交流人次各自也有几千万。这些都是传播文化的种子。可以借助出入境游客、企业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这方面有很多工作可做。 

    时间关系,就谈这些。妥当与否,仅供参考。 谢谢大家! 

战略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