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5.jpg 1.jpg 4.jpg 3.jpg 2.jpg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专栏
张广瑞饭店评论:从“美食旅游”到“食品旅游”的思考

        民以食为天,可以有多种解释,但最为核心的是,人要生存,总是要吃饭的。充饥裹肚,维持生命,是对吃饭最基本、最简单、最直白的表述。人们在家要吃饭,出门在外也要吃饭。于是,吃饭与旅行、旅游有了关联。
       在旅游者这个不断扩大的群体中,早有那么一个不太大的人群,他们外出旅游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吃饭,说得专业一点,叫“品尝”或“体验”,他们或许是出于专业的需要,例如,为了学习技艺,提高厨艺,或寻求创新而浪迹天涯,邂逅灵感;或许是由于味蕾与心理的驱使,例如,遍寻美食佳肴,追随名师名店,不惜钱财慕名而至,唯求一种欣慰的满足。业界往往把他们誉为美食家,他们的旅行活动被列为“美食旅游”,这些人颇受关注和青睐,被誉为是高端市场,因为对商家的利润贡献颇丰。
        在今天,各种调查结果表明,尽管为“吃”而游者依然不多,但是,越来越多的游客在异国他乡对“吃”更感兴趣,对“吃”的记忆和追求更为突出。一次美好的旅途,人们或许会带回很多美好的风景照片,成为旅行的纪念。但是,一顿独特的饭菜,一种新鲜的食品,或许让人刻骨铭心,而这种饭菜在当地可能颇为普通平常,但是这些菜肴或食品可能会成为旧地重游的动力。这些人算不上美食家,也不是高端市场,但这可是个规模巨大的市场,而且还是一个不断扩大的大众市场。也许单个个体对行业的贡献并不显眼,但这个市场对整个行业的贡献可观。他们所对应的主要不是传说中的“御膳”,也不是天堂的梦想,而是实实在在的不同感受。这一日益显现的旅游活动被称作“食品旅游”,被视为一种新的趋势,而在互联网、移动技术的裹挟下,会急剧升温。
        “食品旅游”的兴起不是空穴来风,确是事出有因。生活水平的改善增强了旅游需求和需求的变化,生活方式的变化催生更加个性化的追求,对生命健康的关注不仅改变着饮食习惯,而使人们对食品的安全与本真更加苛求,新媒体与名人的效应也会在旅游行业刮起阵阵飓风,一种“意外之财”令人始料不及。对数以百万计到北京游客来说,“庆丰包子”名声大震,令不少百年老店羡慕不已;到台湾日月潭观光的游人竟会让在那里卖茶叶蛋的阿嬷日进斗金,以致于这位80岁的婆婆要休息一天必须到景区管理处“报备”,以免因“爽约”而被游客投诉。在韩国,家家都有、顿顿不离的泡菜成为旅游者在韩国体验的一个环节,不仅办起了隆重的泡菜节,还设立了不少“体验馆”,把这个体验项目搬进了“韩国传统文化院”,成为旅游团的一个必看项目。在日本,一场戏称“香川县‘更名’乌冬县”的广告惊动了全国……
          百姓喜欢的东西都有可能成为旅游吸引物,大众喜爱的活动均可以促成一种时尚。如此说来,对“食品旅游”发展的态势旅游界也实在是不容小视、漠视或旁观的。
 

        刊载于:《中国饭店》2014年第11期《社论》

战略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