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5.jpg 1.jpg 4.jpg 3.jpg 2.jpg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成果 > 学术论文
戴学锋:从凿空之旅到大众旅游——丝路旅游的未来

 

自公元前2世纪,我国西汉的张骞首次凿空之旅,打通欧亚陆路大通道,到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将这条东西大道命名为丝绸之路。这条沟通了亚欧非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之间的联系与往来,横跨亚欧大陆,全长近8000公里,在中国境内有4000多公里的丝绸之路穿越了两千年时空。其实,早在从中央政府角度看的“凿空之旅”之前很久,这条路就是商贾的重要通道。张骞在大夏市场上不仅看到了大月氏的毛毡、大秦国的海西布,而且看到汉朝蜀地的蜀布等物,那时张骞就由此推知从蜀地有路可通身毒(印度)、大夏(仅阿富汗一带的古国)等地。因此,实际上丝绸之路远不止2千年。尽管从中央集权的角度看,这条路时因战争“中断”,但在民间商旅中,这条路却一直联系着东西方,故这条路又称为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香料之路,而“丝绸之路”的确道破了这条路的精髓,故此说法被广泛接受。直到明清小冰期的开端后,西域大部地区已不再适合当时的人类居住,丝绸之路的东端几近荒废,西域各古国大多已不复存在,成为流沙之中见证丝路辉煌的遗迹,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等其他贸易通道的崛起,这条大通道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丝绸之路在19世纪被再次发现后源于考古,因此是一条尘封之路,神秘之路,发现之路,同时也是文化传播之路,宗教传播之路,民族融合之路。而当探寻尘封的历史,找寻失落的文明成为时尚,旅游业便应运而生,这条路也就自然成为旅游之路。这便是为什么自改革开放后,我国最早开发的经典旅游线之一便是这条著名的丝绸之路。

然而,尽管这是一条最早开发的旅游线路,尽管国家多次为丝绸之路编制旅游规划,各地尽管积极开发与丝路相关的旅游项目,不可否认的事实却是丝路旅游多年来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尴尬境地。

从历史上看,每当国家强盛,人民富足时,这条横贯中国东西的脉络上就充满活力,而当国家窳陋、民生凋蔽之时,这条脉络就缺乏活力,乃至中断。而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正在崛起,国家越来越强盛,人民生活越来越富足,当前的中国已经与改革开放之初不可同日而语,国内旅游旅游时代已经到来,这将为丝路旅游提供最大的客源。从改革开放几十年看,丝路旅游难以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交通不便,而今沿着古丝绸之路形成了公路、铁路和航线极为方便的欧亚大陆桥。从国际上看,2002年以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推动下,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5个国家积极准备以文化线路的形式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资料。2012年我国根据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两国代表草签的《丝绸之路跨国申遗工作备忘录》,中、哈、吉三国正式联合申遗,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丝绸之路申遗表现出浓厚地兴趣,日本、意大利、韩国、蒙古国等国家都以观察员的身份参加了多次联合申遗协调会。我们有理由期待在不远的将来丝路就可能申遗成功,那时丝路将再次吸引全世界的眼球。总之,丝路旅游大发展的天时地利人和各方面条件均以具备,丝路旅游兴旺的时代正在来临。

丝路旅游缘起于考古,当前申遗重点当然也要以考古依据为核心,这是非常正确的。但是,丝路旅游如果仅仅依托考古挖掘的文物,丝路旅游必然仅仅是小众市场,难以成为旅游的热点,丝路旅游的潜力自然不能充分发挥。实际上,从历史的角度看,丝路也是一条发展之路,变化之路,迷幻之路。丝路的文化在变,甘肃、新疆、中亚段,从笃信佛教转变为伊斯兰教;丝路上的民族、语言、风俗都在变……丝路旅游要发展也必须与时俱进,丝路上的重点文物点,应该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背景,重要的吸引物,但不应是全部。

未来丝路旅游的发展,在传统文物古迹观光之外,应更注重现代旅游产品的开发,比如:能否以大漠恢弘的尺度为背景,开展直升飞机旅游、气垫船旅游?能否利用汗血宝马的背景开发赛马、骑马等旅游?这样山丹军马场等资源都可得到有效开发利用。能否利用葡萄美酒的特产,发展特色餐饮旅游?甚至,能否利用雪山做背景,利用这一带的地热资源,形成泡着温泉、啜着葡萄美酒,欣赏雪山美景的休闲度假旅游?

丝路旅游的另一个问题是长期以来囿于“路”的开发思路,丝绸之路全长近8000公里,中国段就长达4000多公里,焉能简单沿途旅游。由于囿于“路”的发展思路,各地旅游开发同质化严重,更使得沿丝路的旅游吸引力下降。因此,在大丝路品牌下,各地区努力发展自己的特色,才能形成一串诱人的葡萄。有些地区文物古迹丰富,如敦煌、交河故城等,当然要继续打好这张牌。但对那些历史遗迹早已淹没的地区,大可不必费力不讨好地恢复,而应因地制宜发展本地特色旅游,如特色餐饮、特色民俗等等。

丝路旅游不是不要联合,但联合的是什么需要研究,我以为联合的重点应是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的一体化建设,如自驾车营地的建设,如旅游标识系统的建设,如各国之间通关手续的简化,如联合营销等等。

总之,当我们打开思路,不囿于传统古迹观光,不囿于“路”的制约,让丝路重归发展之路,特色之路,与时俱进之路,丝路旅游大有可为。全长7000多公里的丝路有一大半在中国,中国正在走向繁荣富强,我们有理由期待丝路旅游的黄金时代正在到来。


作者:戴学峰,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


 
 

战略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