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在想两个事情,一个事情是经济新常态在旅游领域怎么体现出来,也有一个旅游新常态的问题。实际上新常态这种概念是一个发展阶段的判断,由于我们已经进入了工业化发展的中后期,也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所以发达国家的很多经济现象、社会现象在中国开始体现了,对于人家来说是常态,对于我们来说是新常态。恰恰是在这个角度上,旅游的新常态有所不同,因为在这个发展阶段,是旅游发展需求膨胀的时期,是旅游产品格局丰富的时期,也是一个旅游管理需要转型的时期。所以国民经济在高速向中速的转化之中,我们仍然会保持一个高速增长,这也是各个国家的一个常态性的现象,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格局。
一、问题的提出
1、改革的需要
我们现在一是面临市场之忧,阶段性,可持续;二是结构之忧,不均衡,不成体系;三是方式之忧,外延式扩张,粗放型增长;四是效益之忧,资源浪费,经营困难;五是环境之忧,自然环境污染,社会环境恶化,经营环境恶劣;六是形象之忧,雾霾中国对应美丽中国,土豪中国对应发展中国。创汇需求,外交事业;发展需求,旅游行业;提升需求,综合产业;全面需求,社会事业。所以旅游是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二重性的必要,学学文化部门。
2、世界旅游竞争的需要
与旅游发达国家的比较,差距多数在公共服务方面:一是开放程度,便利化;二是基础设施,均质化;三是交通设施,立体化;四是服务设施,完整性;五是旅游吸引物,系统性;六是旅游目的地,普遍性;七是旅游投资,积极性;八是旅游文化,促进性。
3、城市提升发展的需要
狂飙猛进式的中国城镇化运动,城市病日益凸显,太急了,太挤了,太忙了,太脏了。下一步城市的竞争将是服务竞争,公共服务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旅游服务主要是对流动人口的服务,休闲服务是内外结合的服务。政府职责,政府义务,缺位、错位与越位。以后工业化的视角,挖掘前工业化的资源,利用工业化的成果,创造超工业化的产品,对应变化中的市场。旅游目的地建设与城市发展,公共服务成为重中之重。一流的城市,一定有一流的旅游公共服务。何为一流?有规则,有秩序,有预期,有普适,可持续。中国式的公共服务是运动式的,不可持续。第一,老百姓都想过好日子,种植业保障生存,制造业缓解短缺,服务业提供便利,那我们旅游是什么?他们解决的都是日子问题,我们解决的是“好”的问题。所以没有旅游就只有日子,而没有好日子,这就是我们的作用,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的重要性一步一步在提升。第二,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在旅游领域怎么体现?昨天也是在这儿开会,我有一个感觉,提了很多问题,我们对很多事情的出发点,对很多问题的判断还是传统。在学界实际上都没有形成一些新概念,这样的话,如果研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恐怕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深化旅游公共服务。
4、旅游工作拓展的需要
一个核心转换就是要从重视产业发展转型公共,这几年国家旅游局强化产业融合,给旅游开出了一个新天地,但最重要的是公共。作为一个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如果没有公共性的职能,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性,国家要你干什么?各级地方政府要旅游局干什么?所以要强化公共,包括旅游的市场营销,公共环境,公共产品,公共项目,公共服务。现在有些旅游局在这方面已开始意识到了,这一套东西,做出来了,就是旅游局铁打的江山。也就是说企业做不了的,其他部门不愿意做的,这才是我们需要做的。如果这一点看不清楚,我不知道我们到底该做什么。我们往往是耕人家的田荒了自己的地。这是一个转型的问题,在这个转型过程中,中国有中国的特点,发达国家有发达国家的特点,这恐怕也是我们的一个新常态。比如说我们在国外考察,会发现政府的影子非常淡,几乎感受不到。但是我们经常会问,旅游局在管什么?一级一级的政府在旅游方面管什么?他们有时候根本回答不出来,好像觉得不需要管那么多。但是他们有一个非常强大的社会治理系统,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市场机制,恰恰是在这些方面,一定意义上是用整个政府的发达的公共服务替代了旅游的公共服务。所以一些基础要素、服务要素我们都可以看到,但是好像不像我们这么强。比如说我不满意,投诉,都不知道找谁去投诉。中国相反,我们这些年旅游这方面做得很好。这是一个基本判断,而且我们的旅游公共服务在一定意义上替代了社会公共服务,因为我们社会公共服务不足,旅游部门只好千方百计,包括旅游企业也千方百计来满足客人的需求。客观上来说,构造了一个公共服务体系,这个体系强过了我们的社会公共服务。但是下一步不同了,我们下一步必须把这两者结合起来。
旅游现在作为一种生活要素,已经具有刚性,其中必有公益的成份,所以旅游如何促进公益,这是下一步需要做的一篇大文章。有了强化公共和促进公益,才能形成综合推进,这是转换职能的根本点。现在要说旅游发展的短板在哪儿?最大的短板就是旅游的公共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公益性刚刚开头。至于六个要素哪个是短板不重要,因为有强大的市场机制,有强大的社会投资力量,哪里是短板,社会的投资就进去了,用不着我们操那么大的心。可是公共和公益的事情如果政府部门不操心,就没有人操心。如果旅游局不操这份心,就叫旅游局瞎使劲。旅游需求无穷尽,旅游行为无框架,旅游资源无限制,旅游产业无边界。政府主导形成热潮,企业跟进形成热点,市场需求形成热流。大与小,长与短,虚与实,硬与软。别人不愿做,不能做,不好做的事情,是我们必须做到事情。市场做不了,其他部门做不好的事,就是我们的事。
5、统一大市场的需要
区域旅游发展,需要统一大市场。旅游的活动,超越行政划分。无障碍旅游,公共性;市场沟通,政府协调;品质保障,超越性。跳出旅游,跳出旅游部门,综合配置,综合保障。
二、关于旅游公共服务
1、旅游公共服务
所谓旅游公共服务,是指通过政府和其他组织提供的,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明显公共性的,以满足旅游者共同需要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总称。旅游公共服务与一般的公共服务是包涵所属关系,旅游公共服务是公共服务在旅游领域的特殊体现,而公共服务是旅游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有效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构建完善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提供更多更好的旅游公共服务产品。公共环境,公共设施,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一个基础、两个重点、六个抓手。一个基础是假日制度,这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公共政策;两个重点是法规和标准两个公共产品;六个抓手是:公共旅游产品、信息系统、咨询中心、投诉中心、急救中心和公益性服务。
(1)公共空间
这是下一步旅游发展最薄弱的一个环节,老百姓想玩没有地方去,想休闲也没得休闲,怎么办?只好憋在屋里打麻将、看电视、喝大酒、睡大觉,只好是这么一种方式。一个广场舞引发了这么大的争议,我是赞成广场舞的,这是一种非常积极的休闲形式,但是扰民不行。那就问了,政府干嘛去了?因为这恰恰是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短缺的一种集中表现,又恰恰是大家日常休闲需求爆发的一种集中表现。所以我们首先需要研究的问题就是要扩大民众的旅游休闲空间,这是政府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而且一定要多样化,不能是单一景区打天下,单一景区打天下的时代,严格的说已经过去了,而且它严重的不适应现在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了。很多城市现在都在关注这些问题,比如说原来的市长一说城市建设就是大广场、大高楼、大马路、大绿地,这四个大严重的挤压了人的生活空间,也挤压了休闲的公共空间。实际上这样的城市是以汽车为尺度的城市,才追求这些东西,一个城市一定要以人为尺度,如果一个城市没有以人为尺度的这样的空间,这个城市就没有人味,这样的领导也没有人味。这个问题现在实际上是最突出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应该说我们认识的不够,强化的也不够。在座的很多专家都在做规划、设计方面的事情,这些方面应该说我们突出的也不够。
(2)公共环境
公共环境现在是旅游发展的一个软肋。这几年入境旅游下滑的原因多,第一个主要原因,汇率不断升值,到中国来越来越贵了,而且世界经济形势又不好。第二个原因,雾霾,我们自己都感觉这么恐怖,全世界的感受是什么感受?我们老是自我表扬,形势一片大好,领导人很忙,中国人民很幸福,世界人民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们老说这一套,这真叫自欺欺人。首先是自欺,但是欺人的作用没有起到,就这样的雾霾,没有人敢来。可是我就说,这样的公共环境怎么可能适应我们的发展需要?所以严重影响了入境旅游,但是对于国内旅游产生了一个分流作用。所以现在环境的竞争力变成一个地方最大的竞争力,而且是一个长远的竞争力,这就使我们很多偏远地区的旅游这几年起来了,这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是总体而言,这只是一个自然环境的问题,包括我们的社会环境,包括旅游所需要的各种环境要素,实际上公共环境的建设任务是我们现在最大的一个软肋。如果从产品的角度来说,我们的观光旅游产品在国际上一流,现在很多接待服务设施和国际上完全可以并驾齐驱,并不落后,但是要从休闲的发展来说,我们大概还有30年的余地。为什么有这样一个判断?因为我们的公共环境和发达国家至少有30年的距离,到哪儿都不舒服,北京好不容易碰个蓝天白云,所有的北京人都觉得自己上了天堂了,正是因为有地狱的感受,这个天堂才格外珍惜。所以公共环境方面的问题,我觉得是下一步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涉及到运营的要素、发展的要素、社会的要素、环境的要素这么四个领域,至少得有几十个要素,这些要素里哪个是短板,就是我们整个的短板。所以在这方面,确实需要一个长远的工夫,需要一个大的工夫。我不太赞成旅游部门动不动就强化产业,说句老实话,那不是你的事,产业的培育靠市场,只要市场环境做好了,产业自然起来了,因为我们有这么庞大的市场需求,而且不管什么样的经济形势变化,旅游的需求始终持续增长。一定意义上,这是刚性需求。房地产行业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动不动就说我们刚需,我觉得旅游现在也应该说这句话,我们也是刚性需求。当然了,这不是吹牛,否则的话,怎么解释这么大流量的旅游现象,就是刚性需求产生的,对应这么大的需求,只要有商机,资本马上进来,但是也需要一个好的公共环境。
(3)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严格的说不能收费,有的项目只是一些商业性补偿,但是我们现在弄个事就得琢磨怎么收费,这些事情老百姓很头疼,而且收费模式形成了之后,紧跟着形成一个涨价模式。我们想一想,在旅游和休闲过程之中,天天碰见劫道的,你的感受能好得了吗?刚才王教授讲体验式营销,我们的体验就是不断的掏兜,高速路也得掏兜,没有一个是不掏兜的,这不就是劫道嘛?但是相当一部分公共产品应该是免费的。比如说北京现在公园都免费了,博物馆都免费了,公园免费我很赞成,博物馆免费我就不赞成,因为博物馆免费造成一个结果,博物馆变成市民的纳凉之处。有一次我到武汉,武汉的博物馆青铜很棒,我真想去看一看,上午10点钟一去,里面已经人满为患,没有人看展品,都在那儿享受空调。这就是免费的后果,结果弄的博物馆现在也没有积极性,服务大幅度下降,也没有发展后劲,员工也没有奖金,更别说弄点房子之类的福利了,员工就板出一副脸来,我是免费的,你还要好东西,这不是瞎扯嘛?所以公共产品要分类,绝对化的民粹主义导向是错误的,但是要把这些东西结合好,纯粹市场化的动不动就高收费,这也是错误的。要分类,各种不同的公共产品,我们要有不同的政策要求,要有不同的运营方式。
(4)公共项目
公共项目现在旅游方面应该说体现的比较充分,比如说各种标志、标识。中国旅游36年,最大的一个进步就是厕所问题解决了。这个很难,我1982年到北京旅游局工作,第一件事就是修厕所,2003年离开国家旅游局,最后一个会是全国旅游厕所工作会议,而且那次会上我说得很清楚,希望这个会是最后一次会,基本上到现在就没有开了,为什么?没有必要了。可是当年中国旅游臭遍世界,影响不是一般的大。当然这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方式,我们专门推广过桂林经验,也开了一个会,还发布了一个《新世纪中国旅游厕所发展共识》,一开始他们说叫宣言,我说一个厕所咱们就别宣言了,共识一下就可以了。这么难的问题我们都解决了,这不仅是工作,而是我们整个社会进步走到了这一步,同样里面也有各种各样的模式。我们的公共项目实际上这些年有了很大的进步,比如说杭州,5万辆自行车,一方面为客人服务,所以在西湖周边看,三人的,两人的,客人骑的欢天喜地;另外一方面,一些市民都把公共自行车当作一种上下班的工具了,大家都喜欢。所以现在这种自行车的方式在我们很多城市都开始推广,这就非常好。再比如说绿道,短短的五年之内,在中国,绿道俨然成风。我们今年专门开了一次中国绿道发展的论坛。最近国家标准委批下来一个标准也是绿道的标准。我们现在要积极做,就是刚才王教授说的,人家从汽车变成自行车了,我们从自行车变成汽车了,但是我们现在有相当一批人有自行车的追求,可是已经没有自行车的空间了,我们小时候都是骑自行车长大的,那时候主体的交通工具一定是自行车,现在有几个人敢在马路上骑自行车?在汽车的洪流之中夹着自行车,所以就需要这样的空间。我最近刚刚去千岛湖,政府花了10个亿修了153公里的环湖绿道,加上配套的驿站、配套的乡村酒店,各种服务设施,一套东西做下来,这很可能变成千岛湖下一个亮点。所以不能说我们的政府不作为,也不能说我们政府笨蛋,只不过没有到这个发展阶段的时候,就是想到了也做不到,现在到了这个阶段了,尤其是市场需求产生了,这一系列的东西就开始起来了。
(5)公共服务
应该说在政府的层面,公共服务总体在进步,十八大的基调就是改革,改革的重点就是政府,谁要是不听话,谁要是不老实,你就是贪官,我就收拾你。我们现在抓贪官一抓一个准,用反腐为改革开路。我们不评价,我们不谈政治,因为是旅游,只不过从这里面我感觉,这是公共服务大发展的一个时期。那就问一句话,旅游方面的公共服务做什么?
2、旅游公共服务的特点
城市公共服务与旅游公共服务一体化,旅游公共服务包容各个方面。目的地旅游营销是旅游公共服务的重点,与城市营销等值,等位,等效。城市基础设施也是旅游公共服务的基础,不仅涉及设施数量,更涉及设施质量与水平。人多是常态,人挤是常见,这是中国旅游公共服务的最大挑战。
3、国际国内经验
高水平,英国的公园设施;新创意,巴黎的城市度假;硬骨头,中国的旅游厕所;主流化,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方位,杭州的城市进步;巧对应,上海的集散中心;难解决,北京的一日五游;普遍性,节假日的大拥挤。
三、加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1、体系表
一是安全体系:旅游公共安全机制建设;旅游公共安全服务设施;旅游安全监测和预警服务;紧急救援体系,机制、网络、运作。
二是旅游者权益体系:旅游者权益保护;对旅游投诉的执法检查;旅游消费环境监测;以旅游者满意度调查及第三方机构独立评估为主的绩效评估机制;对从业单位和人员的诚信等级评定制度。
三是交通体系:旅游交通的可到达性,大交通快捷,中交通畅达,文化路生态路旅游路;交通节点服务设施,集散中心;一般便利设施建设;自驾车旅游服务体系,车联网;绿道体系。
四是:旅游信息体系:旅游标识系统;旅游咨询设施;城市解说服务;旅游电子商务网建设;旅游电子政务网建设;景区内部解说。
五是公共设施与产品体系:对旅游资源的开发管理和生态保护;城市游憩设施;公共厕所与卫生设施。
六是目的地营销体系:旅游目的地整体形象宣传推广;多媒体的应用;移动终端,活动营销,事件营销。
七是旅游惠民体系:假日制度与具体安排;城市休闲体系建设;城市服务体系建设;特殊人群的旅游福利;旅游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八是政府体系:各类旅游规范和标准的制定;旅游公共服务战略和规划制定;旅游公共服务人才培养;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旅游管理体制;发展旅游协会和旅游市场中介组织;对旅游公共服务主体提供减免税和优惠贷款;政府主导各种社会主体参与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政府对旅游公共服务的保障投入;区域协调平台建设;各个部门各级部门的通力合作;政策的执行和监督。
九是结构优化:因时因地因市场因条件制宜;权重与工作推进;全方位推进,短板制约。
2、工作推进
培育意识,旅游发展重中之重,城市发展短板补齐,形成共识。增加设施,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做什么。建设产品,一是产业的转换,二是产品的创新,三是传统的完善,四是散客的服务。树立品牌,公共服务是大品牌,需要大宣传,形成大影响,拉动大市场。细节到位,不能口口声声以人为本,时时处处与人为敌。强化协调,多部门联动,制定目标体系,逐步细化,逐步落实。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通过开放正推改革,通过问题倒逼改革。强化软开发,适度硬开发。强化资源整合,减少各自为政。调整机构,调整职能,北京、杭州做法。最终是做好环境:弥补自然环境,提升人文环境,改善经营环境,完善市容环境,强化休闲环境,优化交通环境,协调景观环境,严格保护环境,创造好的发展环境。
中国的旅游业要重新回归事业,80年代的时候,中国旅游是个事业,那个时候很明确,一说就是旅游事业,为国家创外汇,友谊为上,诸如此类的。后来走向了产业化这条路,到了今天,产业我们仍然要坚持,但是一定要强化事业。旅游现在已经成为社会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在这个时候,我们还总是在强化产业,这条路至少是偏颇的。所以一方面是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一方面是社会生活重要的事业,应该双轨并行。套句老话说,叫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文化部门这点很聪明,一方面文化事业的大旗高举,抢占高地;另外一方面,文化产业的阵地不丢,所以两手一块推,文化大发展的格局,至少在政府层面已经起来了,另外一方面,文化性需求也起来了。从这个角度来说,旅游不能叫回归事业,旅游一方面坚持产业阵地,另外一方面高举事业的大旗,而且是社会事业的概念。这样的话,旅游的公共服务就是重中之重。下一步研究改革,研究发展,不把这个题破了,不把这些事做好,显然是不行的。
作者:魏小安,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