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轮是具备休闲度假食宿等服务功能的大型水上交通工具,分为海上邮轮和江河游轮。在多数国人的潜意识里,邮轮与游艇、私人飞机、度假别墅、房车、高尔夫等休闲度假设施一样,带有明显舶来品的特征,有些“高大上”和可望而不可及。联系21世纪,我国政府日益重视邮轮旅游,最近5年仅国务院在旅游领域就出台过涉及邮轮和邮轮旅游的4个文件,尤其是《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政策支持的清晰度、幅度和力度之大都是空前的,联系其他相关因素和现象作分析,可以判断邮轮旅游、邮轮经济、邮轮产业发展的机遇已经降临。
一、国民旅游蓬勃发展的市场机遇
邮轮在中国是后发但长势很好的新生事物。国人较早接触的邮轮在长江三峡,旅游业界的专业术语叫做“内河游船”,比海上邮轮小一些,起初运营者多为外资,乘客主要是海外游客,后来内资邮轮不断增多,国内游客也逐步占了主流。
国人对海上邮轮大规模地接触要晚些,90年代前基本为入境游客专用,90年代后期邮轮停靠沿海港口日增,一些省市争相建设母港和扩建港口码头,邮轮停靠班次和上下乘客逐年增多。2005年邮轮停靠航次有40个,2006年达70多个,2009年达156个,2010年达223个,2012年达262个,说明海外邮轮经营者越来越看好中国市场。
2006年7月,歌诗达邮轮开辟以上海为母港的客轮班线,我国居民可在境内乘坐邮轮出游。之后,皇家加勒比国际邮轮等陆续开辟此类航线,使选择邮轮出境的国人快速增长。近5年,我国邮轮旅游增长旺盛,远超世界年均8%的水平,2008年以沿海城市为出发港的国际邮轮航次为63个、出境游客11万人次,2009年为80个、出境游客20万人次,2010年为95个、出境游客40多万人次,2012年为142艘次,增长幅度极其明显。
我国人均GDP水平快速提高,2013年已超6000美元,达到国民旅游爆发性增长的新阶段。每逢黄金周和长假期,选择邮轮出行成为家庭游热选,一些海岛游、周边国家游的热线供不应求。研究者认为,这类市场现象只是初显,今后5-10年还会有更加旺盛增长。
二、国家重视邮轮旅游的政策机遇
基于国家经济实力增强、现代服务业发展、国民旅游休闲需求旺盛等因素,邮轮旅游、邮轮经济发展被提上国家发展的重要日程。在近5年,国务院涉及邮轮的旅游发展政策,就出台了4个文件。
在国务院出台的前3个文件中,即国发[2009]41号、国发[2009]44号、《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共明确了3项政策:一是支持发展邮轮旅游;二是把邮轮等旅游装备制造业纳入国家鼓励类产业目录;三是建设邮轮母港,推进邮轮码头建设,增开国际邮轮航线(仅针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
与之相比较,今年8月出台的国发[2014]31号文件,对邮轮旅游的政策支持面更宽,落脚点更为坚实,实施操作更为具体。一是积极发展邮轮游艇旅游;二是规划引导沿江沿海公共旅游码头建设;三是支持邮轮游艇等旅游装备制造国产化;四是增开国际、国内邮轮航线;五是统筹研究部分国家旅游团入境免签政策,优化邮轮出入境政策;六是在具备条件的口岸可按照规定设立出境免税店。
可见,国发31号文件有关邮轮旅游的政策,是对近年来邮轮旅游相关政策的拓展、深化和创新,对邮轮经济和邮轮产业发展也是空前的政策性机遇。
三、我国邮轮经济加快起步的时代机遇
从一些国家邮轮旅游和邮轮经济发展的历程看,大致都是分三步走,一是接待国际邮轮的入境游,二是乘坐邮轮的海外入境游与国民出境游并驾齐驱,三是本国邮轮旅游与邮轮经济的起步发展。目前,我国正在经历从第二步迈向第三步,邮轮经济正在快速起步。
近些年,沿海城市竞相建设邮轮码头或母港,为更多的国内外航线开通创造了条件。目前,设施较齐全的邮轮港口有4个,即上海国际客运中心、厦门海峡邮轮中心、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中心、天津港邮轮码头,并都还在进行扩建施工。大连、秦皇岛、青岛、烟台、舟山、宁波、广州、深圳、海口等沿海城市也在规划建设邮轮码头。
沿海城市对邮轮旅游空前重视,邮轮经济被提上重要日程。目前,各地已超越单独建设邮轮港口的初级阶段,实质性进入邮轮经济发展的推进阶段。上海提出,“十二五”末发展成为亚洲一流的国际邮轮枢纽港,争取邮轮产业的总体贡献达到150亿元至200亿元;天津提出,2015年将实现进出港邮轮旅客25万-30万人次;厦门正致力于邮轮产业实验区建设,启动10万游客“两岸三地邮轮行”3年计划;三亚提出,以国际邮轮码头和城市生活区为依托,打造地标性的旅游休闲城市综合体。
邮轮经济发展正冲破狭隘思维,向专业化加快迈进。目前,邮轮经济已迈过仅限于港口码头建设与经营、岸上接待服务的初级门槛,正快速向其他产业链条扩展。2013年以来,中国有了国内企业所属的邮轮,如海航的“海娜号”、烟台的“中华泰山号”;交通部组织天津、上海、厦门、三亚四港进行邮轮运输试点示范工作;厦门狠抓邮轮服务功能完善,构建以邮轮服务为核心的供给、维修、保养等相关服务体系;上海2014年举办了邮轮旅游节;一些港口城市提出,充分开发邮轮靠岸“黄金八小时”资源,推动邮轮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培育邮轮消费的市场和环境。
上述情况表明,我国邮轮产业链条正在快速延展,相关企业介入和加盟正是大好时机。
四、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的发展机遇
2014年全国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表明长江经济带建设提上了国家战略。该战略的一个重要支点,就是彻底改善长江水运条件,充分挖掘和释放长江黄金水道的优势,以上海、武汉、重庆三大城市群为依托,加强三大航运中心合作联运、长江黄金水运通道、河海港口联运通道与港口建设,构建“水、铁、公、空、管”五位一体的现代化立体交通运输网络体系。这对我国内河邮轮和邮轮经济发展是难得的机遇。
将带动内河邮轮旅游大发展。“十二五”期末,随着长江航道重点碍航滩险整治完成,数字航道全面建成,水运条件将明显改善,内河邮轮必然从长江三峡向中下游延伸,从而带动沿江邮轮经济、临港产业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我国内河邮轮旅游发展潜力巨大,以长江为例,沿岸城市和地区拥有众多世界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名城、5A级景区,可以支撑开发长中短线的邮轮旅游产品,在旅游市场充分显示竞争力,成为沿江旅游发展的新增长点。
将创新邮轮旅游产品的新组合。邮轮旅游的常规模式是“邮轮+岸上”游览和消费。受乘坐邮轮出境游的出发线路影响,我国居民近几年已形成“飞机+邮轮”的出发模式。内河邮轮相对于海上邮轮具有停靠港口较多的特点,在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普遍发展的情况下,也可能发展创造出新的出游方式,例如,“高铁+邮轮+岸上”、“邮轮+高铁+岸上”等,使邮轮成为休闲度假与观光旅游产品组合的新要素,进一步扩大邮轮的辐射影响力。
将推动内河邮轮与海上邮轮并肩发展。作为江河航运资源丰富的国家,我国邮轮经济不可能局限于沿海城市,内江内河城市也有发展空间。内河邮轮与海上邮轮发展关系密切,内河邮轮可借鉴海上邮轮的运营、管理、服务等经验,海上邮轮则可承接或共享内河邮轮逐步培育的客源市场。南京市提出,将内河邮轮和海上邮轮业务一体发展,重点开辟长江和近洋航线,吸引国内外邮轮作为母港停靠,形成与国际接轨的集旅游、文化、宾馆、饭店、娱乐、商业等于一体的产业链。湖北武汉、安徽池州和安庆、江苏常熟等沿江城市也跃跃欲试,正在积极推进内河邮轮旅游发展。总之,当前我国邮轮旅游、邮轮经济拥有空前的发展机遇,只要立足实际、乘势而上、发挥优势、突出专业,就一定能够取得又好又快地发展。
作者:高舜礼,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