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国庆,九寨沟等景区的大面积游客滞留,令人心有余悸,此后国内各大景区均加大智慧旅游建设,特别是着力加强高峰期的游客管理,国家旅游局也将2014年定为“智慧旅游年”,转眼“中秋”、“十一”双节将至,智慧旅游面临一次小考。
《旅游法》实施后的首个黄金周,全国共接待游客4.28亿人次,其中国内散客游比例已达到70%左右,散客旅游已经成为市场的绝对主体。管理100个人的团队,和管理100个散客,信息模式完全不同,从团队到散客,带来的是海量流动、海量数据,这既是旅游业发展的巨大机遇,也是巨大挑战。智慧旅游,既来源于问题的倒逼,也来源于市场的正推。
团队变散客,市场变复杂,产业变复合,竞争变激烈,从传统眼光看,旅游业正处于“失控”状态,但是如同凯文凯利在《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一书中所揭示出的那样,一个失控的世界是我们要面对的新的智慧世界,“失控”是新的常态,“失控”的世界孕育着更大的能量。我们也需要用新的智慧应对“失控的旅游世界”,“失控的旅游”呼唤新的智慧旅游。
现时,许多地方已开始了智慧旅游的尝试。例如苏州通过对游客流量进行实时监测,实时发布旅游点流量热点图,游客可根据这一信息主动避让高峰,选择相对人少的景点。黄山景区则通过景区指挥控制中心或任何一台能上网的电脑,就可实时掌握景区所有入口进山人数、各索道上下行动态人数。浙江溪口景区也借助智慧旅游项目,可实时掌握各景点的客流量、游客构成等,了解各景点交通、停车位置等状况,可及时对景区现场进行指挥调度,智慧旅游的发展正在推动我国旅游业的大服务转型。
但另一方面,各地的智慧旅游建设处在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层次上,一些地方形成了优异的智慧旅游实践,而另一些地方则存在过于强调硬件建设,过于推崇引进技术,过于忽视长期管理的现象,智慧旅游的建设也存在一定的泡沫。实际上,智慧旅游是否能见实效,关键在于我们能否真正建立人本的系统的智慧,这其中的关键,是如何形成和积累海量信息,如何通过海量信息分析人,如何利用海量信息服务人,智慧背后是对人的需求的判断,澳大利亚人编的《孤独星球》,并不包含高深的技术手段,却是真正的智慧旅游工具。孔子说,“天地之性人为贵”,《礼记》说,“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东方智慧还认为,“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讲求“四两拨千金”,这些真正的东方智慧,如何转化为智慧旅游建设的内核,是智慧旅游建设跳脱工具化思维,走向真实竞争力的重要路径。
作者:金准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