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5.jpg 1.jpg 4.jpg 3.jpg 2.jpg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成果 > 权威发布 > 旅游绿皮书
2016-2017年《旅游绿皮书》新闻发布会

      2017年1月1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2016~2017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旅游绿皮书》No.15)发布暨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旅游研究院、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围绕“创新激发旅游新动能”这一主题进行了发布和研讨。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旅游绿皮书》顾问何德旭研究员出席发布暨研讨会,并致辞。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参加今天这样一个发布会。首先我代表财经院欢迎也非常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参加我们今天《绿皮书》的发布和研讨会。同时我也祝贺宋瑞研究员以及她领衔的团队又成功地推出一部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我也知道,今天我们推出的这本《旅游绿皮书》,是自2001年以来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连续出版的第15本《旅游绿皮书》。这个事情他们连续做了16年。可以想象这16年能够做下来,能够坚持下来,这是多么的不容易。也正是因为这样一份坚持,这样一份执着,才有了《旅游绿皮书》如今的影响力和重要地位。

在我看来,《旅游绿皮书》的成功还是有它的秘诀,有它的突出特点。我归结为几个方面:

一是注重团队合作。他们有一个非常好也非常稳定的团队,而且这个团队的成员分别来自于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岗位,包括国内外的学术界、政府部门和旅游业界一些不同的部门和不同的岗位,能够做到优势互补。

二是在选题上,始终围绕我们国家旅游业的宏观环境、行业动态以及旅游业发展过程当中的一些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全景式的透析,努力做引领行业和行业发展的业界领袖。比如我们今天推出的《旅游绿皮书》,就是围绕2016年和2017年中国旅游业发展过程当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并且对这里面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剖析。同时还预测旅游业未来的发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皮书的主题锁定为创新,这也是我们今天研讨会的主题,把创新作为激发旅游的一种新动能来展开的。在这本书里10多篇的专题报告都分别围绕国内外旅游业发展创新体系的建设,还有我们国家近年来在制度、区域发展、城市管理、景区经营、旅游消费金融、房车营地这些新兴业态和市场营销,对这些方面的创新实例来进行系统的梳理和科学的前瞻。在这样一些分析和研判的基础上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结论,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和政策建议,我觉得这还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启示意义的。

三是这样一个团队或者这样一本书,是背靠我们社科文献出版社,或者说是借助了社科文献出版社的巨大影响和雄厚实力。我们的《旅游绿皮书》一方面是秉承了社科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的权威性、学术性和预测性,因为这些是构成了我们皮书的特点。同时也注意深度分析。另一方面也特别重视对影响旅游行业的发展和老百姓旅游消费的各种实际问题来进行微观层面的研讨。现在《旅游绿皮书》已经成为社科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中的优秀著作和重点图书。在这里我们也特别的感谢社科文献出版社,感谢谢社长长期以来对我们财经院,对我们《旅游绿皮书》的支持和帮助。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我们《旅游绿皮书》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已经成为业内外人士了解中国旅游发展的必读之物。我们皮书中的部分报告也被翻译成外文,提交给一些国家的政府和业界来参考。另外,《旅游绿皮书》先后两次获得优秀皮书奖,并出版了英文版本,特别是自2013年开始,《旅游绿皮书》已经被列为中国社科院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也就是进入到我们社科院的创新工程。同时《旅游绿皮书》现在也是我们财经院非常重要的品牌,我也要代表财经院的领导班子向宋瑞研究员和她的团队表示衷心地感谢。作为财经院,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给予大力支持。

      最后我们预祝并期待宋瑞研究员的团队能够取得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为我们国家旅游业的发展,为我们旅游管理学科的建设作出更大贡献。谢谢大家!

 

社科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出席发布暨研讨会,并致辞。

尊敬的何德旭院长,尊敬的李明德老师,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尤其是各位旅游业界的大咖们,大家下午好!

今天第15本《旅游绿皮书》在这儿发布,我作为绿皮书的出版方还是说两句客套话,首先要代表社科文献出版社向以宋瑞研究员为首的绿皮书的研发团队表示衷心地祝贺,向财经战略战略研究院以及旅游业界的有关各方长期对旅游绿皮书的关注和支持表示衷心地感谢,也感谢我们的媒体,15年的时间不离不弃的对这本绿皮书进行追踪。中国人讲逢五、逢十都是很值得庆贺的时候,不知不觉《旅游绿皮书》就走了15年,这个会上我很希望见到的两个人,其中一个在会场上,就是魏小安老师,另外一个张广瑞教授,他们是旅游绿皮书的创始者。

社科文献出版社的皮书出版在2016年创历史新高,出版了431种。这之中,绿皮书是为数不多的,是由我自己主动提出创意出版的,记得非常早的时候,我刚到社科文献出版社开始打造皮书品牌,当时在月坛北街,那时候还没有见过张广瑞教授的面,我就到社科院问那些领导,能不能介绍我认识一下张广瑞研究员,人家告诉我非常抱歉,他在香港中文大学讲学一年,那时候没在北京,于是我们没有见到面。等到转年,他主动给我打电话,后来我说张老师,我已经期待和你见面好几个月了,你能不能你来领衔,以中国社科院旅游中心的名义来做一本《旅游绿皮书》,他满口答应下来了。魏小安老师当时是旅游规划司的司长,他很支持,实话实说,当时所里说没钱,出版社现在绝大多数的皮书是要资助的,旅游绿皮书从创办开始就没有资助,前8本左右都没有,中间已经非常艰难,通过市场的销售勉强能够持平,能做下去,就是靠这些年大家的追求和努力,财经战略研究院成立以后,从上一届院长到这一任都给予旅游绿皮书以大力的支持,特别是绿皮书从2013年开始首批进入了创新工程项目,这个天地一下子就宽了。《旅游绿皮书》主要的研究者大部分从事经济学和旅游管理,我本人是做社会学的,我记得上次在这里讲,你们现在要开始把旅游不只是当做一个经济行为,更多的是一种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学里是有旅游社会学的分支。我也被聘为高级研究员,前些年参加得活动多一些。应当说你们这些年这个团队在如何保证提升质量上是费了很大的心思,所以正因为这样,在整个皮书系列的评价体系里位置都是比较靠前的。中间有过一些时候是稍微分值不高的原因是因为有一部分内容没出版之前,你们先接受媒体采访,在数据库里一查,重复率高就扣分了,近几年在严格控制质量,严格执行皮书的写作规范方面应当说在整个皮书系列里都是名列前茅的。

其实说起来,这本皮书是最执着、最坚持的,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刚才何院长说不仅仅是进入创新工程,更大的作用是它成为中国旅游业界最重要的年度手头工具书。你们别看当年是作为智库作用,如果把前15年的报告每一个专题累加在一起,重新给组装一下,形成一本本独立的关于中国15年来的出境游、入境游、体验游,这些文献资料形成的价值怎么估价都不过分,很多人考博士、硕士,我说你不用别的,进入我的皮书数据库,用关键词把文章调出来看一遍,博士生的考试里面,至少分不会太差。它不只是作为旅游业界里最重要的年度智库报告,也是作为旅游管理和中国旅游发展历史以及相关研究里面重要的文献参考。这些文献怎么去进行评价都不过分。

作为出版者,我也可以这么说,你们开会的时间,只要在北京,我没有缺席过。可能是皮书发布我参加最多的。《旅游绿皮书》下一步发展首先是进一步提升意识;第二是进一步延伸,拓展它的功能;第三是真正发挥智库作用。至于用其他的语种进行推广的事情,我们还会进一步去做,可以考虑世界旅游大会可以设我们的展位,甚至组织一些专场的报告,这个何院长可以统筹考虑一下,这实际上就是在争取中国旅游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在讲中国故事。说起来国家旅游局本身对它的重视,除了魏司长在位的时候给予高度的重视,后来断断续续也有支持,但是政府部门确实对它的价值认识是不够的。

    最后的一个建议,旅游是一个大行业、大产业,还可以做若干的专题。比如说饭店,比如说旅行社,比如说乡村游,每篇报告都有,都可以作为专题的把它变成一个旅游绿皮书系列,可以有很多作为,也欢迎旅游企业,特别是大的旅游企业来介入、来参与。实际上做这些事所花的钱,从企业的角度投入并不是很多,但是它的产出和产生的效应将会非常高。

    最后,祝我们的《旅游绿皮书》成功的发布。今年在这个时间出版,对全年的影响力会进一步放大。因为是年初,国家旅游局工作会议前几天刚开,贯彻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精神拿这个是可以作为重要参考的。这作为文献出版社自己的核心品牌之一,我们会一如既往的跟团队密切合作,真正发挥它应有的效应。谢谢大家!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秘书长金准博士在会上发布了年度报告。

    各位好。下面由我来发布年度报告,这个报告是我们这一期《旅游绿皮书》的主报告。在这几年的旅游研究中我们有一个非常直观的感觉,中国的旅游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而这个全新的阶段是由一系列眼花缭乱的变化组成,而且这些变化非常有意思,有的变化看上去非常迫在眉睫,但是实际上影响也就一两年。而另外一些变化看上去非常简单、轻巧,但是影响非常却是长期的、结构性的。关于怎么把握这些变化和看透这些变化,在今年的报告中我们试图从三个层面来理清。

     第一,试图分析中国旅游发展的外在环境。第二,试图来总结2016年中国旅游业总体发展形势。第三,试图对2017年和未来一个阶段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进行一个展望。

    首先2016年中国旅游的发展环境是异常复杂的,从国际环境来说,我们基本上可以用忧中带喜来形容。第一个“忧”是全球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大家都知道2016年全球的经济复苏乏力,我们遇到很多事件,比如说英国的脱欧,美国的大选,各种突发性事件给全球的经济社会蒙上一层阴影。第二个“忧”是全球的贸易增速显著放缓,2008年以来贸易的增速正在放缓,但是最近这几年放缓是最厉害的。我们发现在2008年以前10年的全球贸易年均增长率在6%,而且是远远高于全球GDP的增速,到了2016年这个数字已经降到1.7%,是连续五年低于世界经济的增速。在这背后是各种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和全球化的逆转。这两个忧的变化后面是相对来说“喜”的情况,全球旅游在这样的情况下仍然保持稳健的增长势头,我们看世界旅游组织发布的数据,2016年1月到9月期间,全球旅游人次比2015年同期增长4%,在这个4%里面亚太地区的贡献率又是最大的,国际过夜旅游人次增长9%,而且还有4个国家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这是我们对国际环境的分析。

从国内环境来说,主要是四条,一是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施工高峰期,一系列的改革为旅游业的改革发展理清了障碍。二是经济新常态的特征进一步显现。三是针对旅游的具体产业和具体区域,我们发现国家发布了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有些产业是备受重视的,如,文化、体育、林业、农业、汽车租赁、民用航空、医药和贸易,还有一些区域振兴的计划,比如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平潭国际旅游岛的建设,这些区域发展的计划里面,旅游被置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四是国内消费环境不断完善,促进消费成为经济新常态里面一个重中之重的政策选择,而这一系列的选择里面我们发现国家发布了一系列文件,这些文件里发展旅游和促进旅游都被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这是国内环境的变化。

我们梳理了2016年国发的一系列文件,有产业发展也有区域发展的,这些文件绝大多数都都与旅游业的发展高度相关的,而且这些只是不完整的整理,因为不断地有新的文件在发出。在这样的环境变化之下,2016年的中国旅游发展形势是怎么样?分三个层面:第一是旅游管理部门在做什么。第二是行业发展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第三是市场需求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首先我们发现旅游管理部门的动作非常多,怎么梳理这些变化?我们认为最主要是一条主线和四个方面的变化。一条主线是以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国家旅游局发布了一系列的政策,这些政策基本是围绕着供给侧改革来进行的,而且我们认为旅游供给侧的改革最主要的是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怎么样通过产业升级来解决旅游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旅游需求结构不匹配的问题。二是怎么样通过提质增效来解决旅游业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增加实现增长的问题。三是怎么通过补齐短板来解决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

      在这条主线之后有四个方面是旅游管理部门非常重视的,第一是大力推动全域旅游。从2016年初国家旅游局推出这个战略以来,已经成为国内旅游讨论的一个热潮,国家旅游局公布262个市县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单位。第二是“旅游+”的战略全面实施,我们发现它已经走向一种实体化,我们发现2016年国家旅游局先后命名了10个中国休闲示范城市、10个中国绿色旅游示范基地、10个中国人文旅游示范基地、5个中国蓝色旅游示范基地、5个中国康养旅游示范基地、10个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城市和20个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第三是提出了在全国创建1000个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100个工业旅游基地和10个工业旅游城市。第四是加大旅游市场的整治和制度建设。国家旅游局在市场治理的方面打出一系列的组合拳,推出市场秩序的综合水平指数,也推出红榜、黑榜一系列的政策来治理市场。与此同时中国的旅游业正在变得越来越国际化,国家致力于积极推动外交,2016年很大的特点是一系列世界级的旅游盛会相继在中国召开。从时间表来看,5月份是世界旅游发展大会在京举办;同月是第七届G20集团旅游部长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国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在郑州举办;7月是首届中俄蒙三国旅游部长会议在内蒙古举行;9月是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在贵州举办。此外我们还发现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第五届的香山峰会在重庆举办,2016年还是中印旅游年、中韩旅游年、中美旅游年,中国的旅游越来越国际化。

从行业的角度我们发现也有一系列的特征。一是投资规模,旅游投资在2016年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变化,叫做“两涨一缩”的格局。“两涨”是旅游投资的总规模和实体投资再继续上涨;“一缩”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投资相对回缩。我们首先来看旅游的总投资,按照国家旅游局公布的数据,2016年上半年我国旅游投资达到4000多亿,比上年的同期增长30.5%,在建旅游项目9944个,2016年全年的旅游投资有望达到1.3万亿元。

       二是从投资的构成来说,绝大部分上涨的投资是来自于旅游项目的实体投资。另一方面,我们看到在此前几年非常风光的互联网投资在回缩,我们发现始于2015年下半年的互联网资本的寒冬正在影响旅游互联网的投资。按照统计,2015年下半年有110家互联网旅游融资企业得到了融资,但到2016年的上半年就回落了67%,仅仅为上个半年的一半。而且2016年的融资企业大多为粗放企业,融资的金额也大多在2000万以下,坚持到B轮的融资企业变得很少,资本的回缩让很多互联网的创业团队陷入了困境。特别是有个标志性的事件是2016年像“淘在路上”这样的企业宣布倒闭,都加重了我们对线上的影响。“两涨一缩”格局的背后是旅游投资呈现出的一种状态,叫做“一面是等待,一面是泡沫”,一面是创业企业在等待,试图能够扛过寒冬;另一方面是火热的实体项目的投资的背后,泡沫在积累甚至是泛起。

相关企业加快全球化布局。2016年产生了两个中国旅游企业的国际化的变化,一个变化是中国的旅游企业不断“走出去”,立足中国的出境游的爆发阶段在全球进行布局,像海航、安邦、锦江、人寿、开元等企业加速向海外市场布局,而且他们逐渐地把并购的对象聚焦在了一些全球性的旅游集团上面。另一方面一些企业致力于把世界的旅游资源“引进来”,通过整合国际资源,对国内业务进行重整和再造,这里最典型的是复星集团。这样一些两类的企业,不管是向海外收购的企业还是引进国际资源的企业,这些行为都呈现出一种从传统的观光向休闲、渡假、医疗、留学、商务多维度扩展的一种趋势,而且中国无论是国内游也好,出境游也好,都在通过国际资源的导入正在发生迅速的转型。

      在旅游行业里面并购、整合和创业成为热点。我们发现各种各样的旅游行业的不同企业在试图寻找新的增长点。这里有五个类别,第一是大型的旅游集团通过扩大规模寻找增长点,比如说2016年国旅整体并入港中旅,比如说锦江进行一系列的收购,比如说首旅合并了如家集团,各种各样以前大型的旅游企业通过继续扩大规模来寻求新的增长点。第二是我们发现一些其他领域行业的巨头在构建谱系来寻找增长点。我们发现进来有一系列的其他行业的巨头频频进入我们的旅游行业,它们凭借广泛的产业资源和巨大的投资能力,把旅游行业整合到他的整体布局里面,而形成了一个跨业发展的、跨谱系发展的格局。在这里典型的代表包括以地产为本的万达集团、复星集团,以航空为本的海航集团,以互联网为本的阿里巴巴集团、美团点评等。第三个变化是非常有意思的,独角兽企业从发展模式寻找增长点。2016年旅游业非常重要的现象是旅游独角兽企业的崛起,独角兽一般指的是估值达到10亿美元以上的私营企业。按照全球的统计,全世界大概现在有142家独角兽企业,中国有4家,这4家是滴滴出行、大众点评网、神州专车和途家,这个里面大众点评和途家都是属于深度涉旅的企业,另外两家是跟旅游业千丝万缕的关系。独角兽的企业一般通过发现新的模式寻找增长,比如说途家寻找一条共享经济的发展模式,很快的时间积累44万套房源,2016年全年的交易额可以占到总体市场规模的30%。类似途家这样的独角兽企业已经能够对中国的旅游行业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

传统企业在转型中寻找新的增长点。不仅是新的企业在变,老的企业在变,传统的酒店企业我们发现他们越来越多把关注点放在中端酒店新的业态上,像维也纳、全季、星程、和颐、亚等朵品牌均发展迅速。像旅行社企业也是传统的企业,但是一些企业的转型也已经开始而且正在不断地加速,他们正在高度地关注细分市场的领域,而且正在进入自驾车和自助游的领域,有一些企业集团加速向上游的景区资源战略布局。

      我们发现还有一些小微企业在寻找利基市场中寻找增长。旅游行业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非常重要的领域,无数的小微初创企业在这个市场里通过发展属于自己的小利基市场寻找增长。按照国家旅游局的统计,旅游创业创新拉动的直接就业有300多万人,直接和间接的旅游有900多万人,其中民宿分享经济营地成为非常重要的领域,目前我们国家的民宿客栈总数已经有4万多家,从业者有90多万人,居于分享经济模式的非标准业态住宿创造的就业总数达到6400人,营地更加成为2016年炙手可热的投资领域。

     旅游行业PPP刚刚起步。我们发现旅游行业的PPP出在刚刚起步的阶段,我们统计了财政部发布的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的数据,截止到2016年10月31号,入库的旅游项目达到604个,列在市政工程、交通运输、城镇综合开发之后排在第四,其中绝大部分项目的投资额都比较大,在所公布的项目里面100亿以上的有7个,50亿以上的有16个,10亿以上的有174个,3-10亿的有202个,这是一方面的数据。但是另一方面从落地性来讲,604个项目里处于执行阶段的有29个,其他的均处在采购和识别阶段,可见对于PPP旅游行业既有已经投入的先行者,也有很多的企业仍然在观望。在这个旅游的PPP项目的大潮的潮头上,我们发现国资的企业是参与的主体,像中铁集团、华侨城都推出PPP计划,像东方园林这样的民营企业也在积极投身这个领域。

    从市场的需求角度,我们发现在近几年有三组非常关键的数据同步的跨越了前一阶段的临界点。第一是我们国家的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第二是城镇化率超过50%,第三是服务业占GDP的注重超过工业,在这样的变化下,我们发现旅游的市场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从传统的三个市场来讲,国内旅游保持了一种需求非常旺盛的状态,2016年我们国家的国内旅游市场规模继续稳步扩大,而且领跑宏观经济。

2016年全年我们国家的国内旅游将近42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近3.8亿元。出境旅游增速的减缓,经过了好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我们国家的出境旅游从2015年开始减速,2016年出境旅游的增长有可能在10%左右。总体来讲,我们国家的出境旅游长期处在一种初级阶段,主要体现在出境人数占人口总数比例仍然偏低,促进出境游客和目的地居民之间相互理解和认识的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出境市场的进化很快,但是大部分市场运作依然是简单粗暴、粗糙、不精细、低频次、低毛利和长链条难以控制的,标品竞争已经进入红海,非标品的模式还有待认证。这是出境旅游市场一系列的问题。

    入境旅游处在稳步回升的阶段,我们国家的入境旅游市场在持续三年的下降之后,2015年首度会升,2016年这种回升的趋势得到了巩固,预计2016年我们国家的入境旅游市场可以实现约4%左右的稳步增长。

    最后来探讨一下2017年甚至未来我国旅游发展的展望。我们都知道我们国家的旅游业发展近40年,它的起头是非常艰难的,在这之后我们国家的旅游业像高速列车一样一直在疾驰,从国际环境来看走着走着忽然之间忽然走到一团迷雾之中,我们必须去探讨一些问题,我们国家旅游业的中长期增长的源泉在哪里,用什么动力支持着它继续疾驰下去。这样的源泉我们一定要回溯三个非常关键的问题。第一,我们国家的旅游业长期可持续发展能不能够获得长期的劳动力的支撑。因为我们都知道旅游业是一个用人大户,2014年旅游就业人口占劳动人口的比例达到7.8%,到2020年如果按照这样的增速下去,旅游业人口占全国劳动人口的比例要增长到11.7%,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发现旅游业的用人成本在加速攀升,近年我国旅游业人均职工工资的年均增长额一直在10%左右,我们都知道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怎么样满足我们旅游业继续加速发展呢?这是我们非常需要探讨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怎么样去有效的引导投资。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由投资驱动,在这样的投资驱动之下基本形成三个合围,一是不同投资商的合围,进入旅游行业的投资者涵盖了传统旅游、互联网商业、地产、制造业、能源、家电等多个方面,不同背景的投资商在按其对旅游业自身的不同理解投资旅游。二是不同模式的合围,我们发现地产模式、商业模式和互联网模式最终在旅游业内通过投入的方式得到了汇聚,相互融合。三是不同投资概念的合围,我们发现国家无论推出什么样的新的投资概念,都会迅速地转化到旅游业里面来,比如说PPP、特色小镇、全域旅游,而且迅速的集聚大量的投资。这样的三个合围的背后我们看到非常巨量的投资带来巨量的风险。我们看到重复性的投资、超前性的投资和泡沫性的投资泛起,在这样的投资里不能排除圈地性投资和烧钱性投资,这些圈地和烧钱都进一步加剧了旅游的竞争,包括一定程度上的统治竞争、低价竞争和垄断竞争,压低行业的平均效率和效益。从总体上看,资本投入对于旅游业来说仍然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但是怎么样提高投资的效率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第二个问题。

第三个问题,旅游产业的总体效率。我们把人力和资本投入到旅游产业里,但是怎么样转化成一种效率呢?我们发现从2005年-2012年中国旅游业的年均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只有0.2%,和美国相比,美国的全要素增长率每年大概和我们中国相差14%,规模效率是中国旅游业的短板。我们的效率和美国相比,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旅游业怎么样改变整体盈利能力不强,小弱散差的问题,去获得更高的效率,我们认为只有通过集成创新,让旅游增长回归到效率提升的主轴上来。我们认为从旅游业发展的宏观机制来说,围绕工业的价格和资源配置产业的运行机制仍然在深入影响旅游业。旅游业发展在资源上、用地上、能源、资本得多方面仍然面临多成本的问题。现在国家正在启动全面的改革,中国的旅游业怎么样趁势而上,借力改革优化我们的产业结构,提升旅游企业的竞争力决定了中国旅游往何处去。中国旅游业要长期地、可持续地发现必须要依托改革,建立新的旅游市场体系,旅游产业宏观调控体系和综合创新体系,围绕市场来建立资源配置的机制,转化增长方式,依靠模式、科技、政策、资本等方面的集成创新来实现效率式的增长。只有这样我们中国旅游业才是长期可持续发展的。

    这是我们主报告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学术顾问夏杰长研究员在会上发表了题为《把旅游业打造成最具发展潜力的幸福产业》的主旨演讲。 

 

尊敬的李明德老前辈,各位老师和媒体朋友:

    很高兴参加今天下午在我们财经战略研究院举办的2016--2017《旅游绿皮书》发布暨研讨会。借这个机会,我汇报一下最近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旅游业能不能打造为我国最具潜力的幸福产业?在这个过程中,面临着什么样的困难或约束?我们如何从制度环境优化的视角推动旅游产业的大发展?

      我先讲第一个问题:对旅游业地位认识的几个阶段。众所周知,在改革开放刚起步的时候,旅游还不算做一个产业,旅游部门也仅被当作外事接待单位。之后我们较多的强调旅游的社会事业和产业的双重属性,也正因为如此,旅游的综合协调部门放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社会发展司。在“十二五”规划启动前后,政府对旅游的定位有了新的认知,也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近年,在我们经济学界和实际部门,“幸福”是频繁出现的词。随着人们的收入水平提高,追求层级的提升,财富已经不再是最要的选择。如何寻找幸福,如何建设幸福产业,则水到渠成。最近,国办发〔2016〕85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意见》,明确提出要着力推进幸福产业,要推动服务消费提质扩容。在这个文件中,旅游产业被认定为幸福产业之首,其地位之高,前所未有,这对我们搞旅游理论和政策研究的学者来说,是最大的鼓舞。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认知的变化?我们当今,为什么要把旅游业看作幸福产业之首呢?一是旅游业的发展的确能够给居民带来幸福感,它能够开阔视野、强身健体,舒展心情,传播文化、交流感情,增长阅历与见识,等等。很多纯真的友情和唯美的爱情就是在浪漫的旅途中产生的,很多家庭矛盾特别是家庭代际矛盾的化解也是在心情舒畅的旅途中实现的。大家还记得去年网络上流传的请假条和辞职报告吗?有一份辞职报告是这样写的: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从中可见一斑。那又为什么把旅游业放到首要的幸福产业呢?这是因为旅游业不仅自身对社会经济的贡献相当大,而且也是除信息服务业、信息产业之外,最有可能最容易与其他产业融合为跨界的产业。那么,旅游业的发展与壮大,就会引发很大关联效应和化学反应,真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此外,旅游产业也超越了服务业范畴,是综合性很强的产业,涵盖了一二三产业全过程,比如:农业、装备制造业和服务业等等。既然如此,我们当然有足够的理由把它当作幸福产业之首。

      我要讲的第二个问题是,旅游业地位或贡献与“最具潜力的幸福产业”匹配吗?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要辨证地看,与自己比,基本是匹配的;但与旅游强国或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较大差距。先看官方提供的一组数据:国家旅游局李金早局长前几天在《2017年全国旅游工作报告》中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测算,2016年中国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综合贡献达11%,与世界平均水平持平。2016年旅游总收入预计达4.69万亿元,同比增长13.6%。国内旅游人数继2015年首次突破40亿人次后,2016年继续两位数增长,有望超过44.4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同样保持两位数增长,2016年预计达到3.9万亿元。入境旅游人数摆脱多年的徘徊局面,连续两年实现正增长,2016年预计达1.38亿人次,国际旅游收入1200亿美元,分别增长3.8%和5.6%,其中外国人接待人数2815万人次,增长8.3%。我国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和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地位。全国旅游直接投资继2015年突破万亿元大关后,2016年达到12997亿元,同比增长29.05%,预计高出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0个百分点。尤其突出的是,民营旅游投资积极性高涨,占旅游投资总额的59%,继续超过半壁江山。旅游综合效应更加凸显,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测算,2016年中国旅游业对社会就业综合贡献超过10.26%,与世界平均水平基本持平。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与发达国家、旅游强国占比,差距还比较大的。比如:旅游基础设施较薄弱,旅游服务质量较低下,旅游信息化建设还很不到位,旅游市场秩序失范经常发生,旅游品牌还严重欠缺,全球十大酒店品牌,美国占8家,法国、英国各占一家,中国一家没有。

我要汇报的第三个问题是,在建设旅游业这个最大的潜在的幸福产业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一是民营资本投资旅游业的成本较高。民营资本获取项目的成本在各地均明显高于国企。政府对民企的建设期和运营期卡得很紧,对国企央企则相对宽松。对民企的投资回报要求高,民企在这方面和国企无法竞争。结果是很多旅游民企将投资投向东南亚,甚至欧洲或更遥远的地方。二是旅游用地问题突出。国土部门未设旅游用地属性,申请旅游用地时模糊地带多,成本高,风险大。而申请下来的旅游用地价格过高,投资回报低,使民企做PPP等项目时违约概率提高,不得不寻求一些灰色做法来获取高收益。三是部分地方政府信用的可持续性。由于政府对民间资本进入国有旅游资源的承诺和保证缺乏持续性,很多旅游资本追求1-3年的短期效应,这种短视行为和逐利行为对当地生态破坏大,严重影响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让一个幸福产业不能真正造福于人民。四是旅游新业态所处的政策空白多,高速发展遇上“政策沼泽。比如,汽车营地是个新生事物,公安、消防、环保、工商部门在审批的时候可依据的政策有限,对于营地的临时建筑和消防等规制性管理缺乏有针对性的政策规范,造成许多营地经营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存在较多问题,随时随地都可能被取缔或停业;再比如,乡村民宿的法律地位、用地性质和消防等管理缺乏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的政策举措。

我要讲的第四个问题是如何改善市场营商环境,促进旅游业快速有序发展?旅游产品总体上讲,是一种服务产品,服务品最大的特点是无形且信息不对称,看不见摸不着,彼此要互信才可能发生供应和消费。从这个意义上讲,旅游这样的服务品本质上是一种“信任品”。201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法国图卢兹大学让·梯若尔曾经指出,服务品更多地属于“信任品”的范畴。在传统社会,依靠家庭家族或部落,可以建立有限空间的“信任”。在今天人口高度流动,彼此互不见面的交易中,服务提供商和消费者之间信任关系的建立需要投入大量的专用资本和制度,比如,需要强大的透明的完备的社会诚信体系、司法体系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等为其提供激励和保护。总之,制度环境建设,营商环境的优化对旅游服务业的发展尤为重要。

       我国的营商环境在国际排名如何呢,也许是大家关心的话题。在这里我不妨引用2016年10月24日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的有关数据,该报告对全球190个经济体的总体营商环境经济了排名,并分别从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获得电力、财产登记、获得信贷、投资者保护、缴纳税款、跨境贸易、执行合同以及办理破产等10个领域进行了分类排名。根据该报告,在全球190个世界经济体中,发达国家的营商环境相对较好,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其营商制度环境的排名也相对靠前2016年中国整体营商环境排名为78位,比2015年提升了6位,比2013年提升了18位。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制度环境总体在改善在进步。从分类排名看,办理施工许可排名为177位,投资者保护排名123,说明中国办理施工许可较为困难,开办企业难度较大,对投资者权益保护力度有限。近期,税收负担是学界和实际部门特别关注的话题。这份报告也给出了他们的看法,缴纳税款排名全球131位,比2014年下降了11位,这说明中国的税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滞后其他国家,税收负担死比较重的。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改善旅游产业的市场营商环境呢?一是更加严格地保护投资者权益,稳定旅游企业的投资预期。众所周知,有恒产者方有恒心。但当前不少民营企业家有各种顾虑,资本流出现象时有发生,对其投资权益能否得到有效保护有这样或那样的担忧。为此,要重点规范产权制度保护,全面落实2016年11月4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颁布的《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要把文件提出的“同等保护不同所有制经济产权,规范财产处理法律程序、完善财产征收征用制度、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合同执行力度”等意见切实落实落地。二是积极推进相关税收和财务制度改革。整体看,旅游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当前劳动成本居高不下困扰不少旅游企业。因此,降低劳动成本及与劳动相关的税收成本尤为重要。改革的方向是:调整个人所得税制度,特别是要提高个税的纳税起征点,允许人力资本进行折旧,计入成本并在税前扣除,从而既鼓励旅游企业的人力资本投入,又降低旅游企业的财务成本,增强其盈利和投资能力。三是以旅游部门为主体,建立综合执法长效机制。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旅游活动各环节涉及多个领域,其市场监管职责分属多个部门,需要各相关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对相关经营行为实施监督检查。只有形成行政执法合力,才能保障旅游市场秩序规范,维护旅游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在会同公安、工商、物价等多部门联合执法、综合执法时,建议建立以旅游部门为主体的“一站式集中执法”综合执法长效机制,解决“小马拉大车”和“投诉容易处置难”的现象。

    以上就是我汇报的主要内容,请批评指正!

《旅游绿皮书》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宋瑞研究员在会上以《创新激发旅游新动能》为题发表了演讲。 

  大家好!刚才谢社长的一番话让我感触颇多,一下子把思绪拉回15年前。在《旅游绿皮书》十多年的编撰过程中,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怎么能够在一个长期、连续的出版物中既有传承又不断出新。大概三四年前,做出了一个决定,计划每三年围绕一个主题,从不同角度进行全面分析。也是从那时起,决定以《旅游绿皮书》为载体,致力于对两个问题的研究,作为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同时展开但在不同时段侧重不同的两条研究主线:一条是,对外而言,怎么理解和处理中国旅游业在世界上的影响、评价、互动关系等等问题;另一条是,对内而言,怎么审视和处理中国旅游发展如何创新,如何处理发展速度和效率质量之间的关系问题。2013年开始,我们围绕“世界与中国”,分别从对视与融合、定位与比较等等角度进行了分析。在顺利完成前三年研究的基础上,从2016年开始,我们把关注重点转到第二条主线,就是中国旅游发展创新问题。我们把今年的主题确定为“创新激发旅游新动能”。

 

   以下我就围绕这个主题,谈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中国旅游增长的动能转换。 

       大家都知道,在过去30多年里,中国旅游业高速增长。这种高速体现在不仅高于中国的国民经济的增速,也高于世界的平均增速。体现在人次、收入、规模的不断扩大上。2016年这种增长还在持续,国内旅游收入增长14%,国际旅游收入增长5.6%。在整个经济处于新常态的背景下,这是很难得的。而这种高速增长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在推动呢? 

       根据经济学家的分析,增长有两类来源:一是投入的增加,一是效率的提高。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旅游业高速增长主要的动力来源大体是三个:

       一是国民旅游需求,我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消费结构转化了,旅游消费的群体增加了,旅游消费的频次增加了,旅游消费的方式、层次、空间、时间等等更加分散和多元了。这是推动中国旅游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动力。

        二是大规模的要素投入。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资本投入。旅游已经成为各路资本的投资热点,当然这其中也有可能会孕育着一些泡沫。尤其是近几年,总体的民间投资增速在急剧下滑,但是对旅游的投资依然很热。各个行业的资本,例如房地产、保险、能源、农业等等,包括一些战略投资者、风险投资者、产业基金都涌到旅游投资的热土上来。目前这种投资的有效转化率已经值得注意了;而未来,旅游投资更不可能是无限增长的。第二是劳动力投入。我们可以看到,旅游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在不断提高,而大家都知道,从劳动力的角度而言,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消失。我们的劳动力占总人口的比例在降低。未来,劳动力供给将成为一个重要问题。第三个很重要的要素是资源。中国是一个旅游资源大国,不管是文化资源还是自然资源,种类之多,数量之广,也是其他国家所羡慕的。中国目前的世界遗产排名世界第二。目前几乎所有的自然和文化资源都在不同程度上作为要素参与到旅游发展中来了。未来,除了创意、创新利用之外,传统的旅游资源存量也不可能有大的增加了。 

         三是政府政策的推动。大家看到,金融危机以后对旅游业支持的政策密集出台,这在历史上是空前的。我们在总报告中梳理了2016年的各项政策,层级不同,力度不一,涉及的范围不尽相同,但是都聚焦在旅游上。也就是说,政策的潜能基本上都已经释放了。 

         总之,此前中国旅游业的高速增长主要靠消费需求、要素投入和政策推动。除了消费需求相对还会保持较高增长外,其他两个在未来都不大可能有大幅度的提升了。与此相对照,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旅游的全要素增长率不高,规模效率偏低,企业资本使用效率偏低等等问题都比较普遍。 

     未来需要思考,如何提高效率,如何从原来的主要依赖于政策支持、要素投入,转变到更加依靠质量提升和效率提高上。也就是实现更加集约的发展模式。上个礼拜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提出,我们从粗放型发展方式转变到集约型,怎么转?答案只有两个字,“创新”。 

      实际上,创新不是中国单独面临的问题。创新往往是一个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基数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必须要面临的共同挑战。21世纪初,各个发达国家,尤其是历史上在全球旅游板块里占据主导地位的那些国家,开始意识到自身旅游增长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意识到旅游业劳动生产率低于行业平均劳动生产率,因此都开始重视旅游业的创新过程和创新体系,并通过各种手段的支持来提高旅游业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例如,OECD很早就关注旅游创新,认为必须意识到对于旅游这样综合性的产业来说,政府在促进创新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瑞士、芬兰、瑞典、挪威、冰岛,包括美国都是希望通过创新来实现旅游的进一步提升。

       再如西班牙,在其旅游政策演变过程之中,逐步从原来追求增长到应对增长面临的危机,再逐步调整到提升质量,强调知识和创新上来。西班牙在其旅游战略里有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创新是一个贯穿旅游发展始终的命题,尽管并不一定表达在字面之上”。 

      我想说的第二个问题是:如何促进中国旅游创新,并使之成为旅游发展的新动能。

     总的来说,中国旅游创新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提倡创新的大环境,二是旅游业自身怎么样来寻找新的发展模式和路径。近年来,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发展的速度、动力、结构和环境发生显著变化。面对新的发展形势,中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并将创新置于首位。目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双创”、《中国制造2025》等进入深化实施阶段,《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业已出台,各级政府、各行各业、各类企业积极努力,试图在制度、技术、管理、商业模式、产品和服务供给等各个方面有所创新。世界经济论坛中国理事会2016年发布的《中国创新生态系统》报告显示,尽管中国的这些创新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仍有不足和提升空间。未来,中国需要从“海绵式创新”——吸收其它国家的知识、技术和最佳实践,并将其本土化——向自主创新转变。康奈尔大学约翰逊商学院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机构联合发布的《2016全球创新指数(GII)报告》显示,在中高收入群组过程里中国创新能力是非常靠前的。主要涉及制度、人力资本、基础设施、市场的成熟程度,商业的成熟程度等等各个方面。也就是说,在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的推动之下,我们相信这些转变也会带动旅游创新的提升。

     更重要的是,我们认为,中国旅游需要能够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此我们建议:在政策层面,把创新放在更高的位置上,建立国家级的创新平台;研究旅游企业创新过程当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到底什么样的一些政策,是税收政策还是人力资本培养政策对它更有效;理中国旅游业创新的范例等等。从研究角度来说,我们要关注微观层面,各个因素对企业创新提出什么样的要求,不同细分行业的旅游企业它的创新程度、方式、模式是怎么样的;在中观层面,产业组织结构和创新体系是什么样的关系,创新在产业内部和产业之间是怎么样扩散和协同的,包括旅游创新对旅游增长和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等等,这都是我们未来关注的方向。

 

 

     从2016年开始,我们结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课题,也组织了中国旅游创新(TIC)沙龙,希望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了解并分析中国旅游企业、行业在创新中的一些具体做法,梳理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在今年的《旅游绿皮书》里,我们也分别涉及了共享型住宿、旅游消费金融等这样一些创新模式。我们希望通过研究机构的参与和推动,能够更好地实现中国旅游从粗放到集约的转变。我们也期待与更多企业、智库、研究机构一起合作,推动中国旅游创新研究和发展。

谢谢大家!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魏小安发表了题为《中国旅游的短板:结构优化,消费细化,企业强化》的主旨演讲。

 

 

各位好!今年的绿皮书好。金准博士发布的主报告我得看三遍,为什么?第一有观点,而且把自己该说的话都说了;第二有数据,不拘泥于国家旅游局这点数。今天会上包括吴金梅和宋瑞博士的发言都很好。我们学者就说学者的话。

 我今天谈中国旅游短板的题目。旅游行业存在的很多问题,大都是基础性的问题,我认为有些东西不是问题,有些东西只是问题,但是短板不同,短板是重要的战略性的问题。

现在中国旅游的短板有三个:第一个短板叫做结构优化问题。结构问题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始终存在的问题。国民经济如此,各行各业如此,到旅游行业更是如此。所以现在我们老说有一个矛盾,我们的供给总量跟不上需求,错,错在哪儿,就错在结构,我们现在有一些供给已经过剩,有一些供给基本平衡,有些产品供不应求。所以在结构问题上我们如果不下一点功夫,我看我们将来的发展仍然存在比较大的问题。

比如说12830家城市型的星级酒店,2014年全行业亏损59亿,大家说这是八项规定的影响;2015年继续亏损,亏损好了一些,20多亿;2016年仍然亏损,根本的问题是什么?不是八项规定的问题,根本问题是在这个领域我们已经严重地供过于求。另一方面我们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最大的一个不足就是我们休闲度假产品不足。这一情况的前提是中国的传统休闲渡假资源不足,全世界渡假的主体地区、主体资源都是滨海度假,中国虽然有一万八千公里的海岸线,但是我们真正能做度假的地方没有几个,这就是资源不足。所以现在消费者就用脚投票。现在东南亚已经变成中国人主要的度假地,东北亚也即将变成中国人主要的度假地。

这就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这个结构性的问题如果我们不看重,将来我们很多事情都很难办。结构性的判断主要是三块,第一块是市场结构,第二块是产业结构,第三块是区域结构。如果缺乏应有的结构性分析,结构性研究和结构性判断,我们现在很多投资将来都是白投。所以我不认为2016年我们1.2万亿的旅游投资是个好事,我的看法大概至少三分之一是泡沫化投资,2015年12月份就提了一个中国旅游发展要警惕泡沫,我说的是警惕,到2016年底这一个月之前,我说一句话,中国旅游发展的泡沫已经来临,这种泡沫会加大结构性的恶化,将来会产生一系列的后续问题。这是第一个短板,而且这个短板将来形成的问题很难想象。比如说现在大家在谈全域旅游,两批一共有500个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单位,将来真正发生的问题就是地方政府怎么跟地方首长交待,省委书记、省长很重视,要钱给钱,要什么给什么,但是有一条,达到目标没达到?没达到怎么办?全域旅游这个事我很赞成,但是这种操作方式我很不赞成。

第二个问题,消费细化的问题。对于旅游消费细化的研究是我们现在最短缺的一块,我接触很多外国专家,他们关注的就是消费研究、市场研究,然后深一点到产品研究,没有我们这一套全域旅游、区域规划等等。我们的短板恰恰在这儿。对于研究消费、研究这个市场,谁买单?按理来说,国家旅游局应该买单,各个省旅游局应该买单。我们的旅游局目前关注的是产业促进、产业发展,我觉得应该转向关注市场。发展的热点要变成我们研究的热点,我接触的国际上的旅游研究遵循的就是这个规律。如果在这方面没有深入研究科学筹划,会造成一系列的投资失误,造成一系列的工作失误。

我简单说一个例子,我到苏北问你们对应的市场是哪个地方?他们说当然是长三角。我说当然不是长三角,你苏北再怎么也做不过苏南,长三角的人在苏南已经腻了,人们要跑出去,还跑到你苏北来体验苏南文化?他们一想这个道理。他们问我,你觉得是哪个市场?我说很简单,河南、山东,这才是你们真正的市场。你的这套产品对他们才有真正的吸引力。我们的旅游研究要细化。

       第三个短板,企业强化问题。在中国旅游的发展中,我们很骄傲的说我们的企业是过硬的,有非常高的效益,但从96年开始到现在,20年的时候,宏观报喜,微观报忧。一个如此健康、如此蓬勃、如此朝阳、如此兴旺的产业,怎么企业都不灵,道理何在?比如我最近接触的企业,一批相当好的企业,他们的日子都难过,这到底是怎么了?

      企业“小散弱差”,这个词是我发明的,我发明完了之后发现这个词不对,企业小不是错,组织结构散,竞争实力弱,效益差,这才不行,小而强行不行?大而弱有什么了不起的。以后我们说“散弱差”,不要加“小”字。目前,至少我们定义为实体性的旅游企业现在日子都不好过。第二是新兴旅游企业。全国的民宿4万多家,全国的营地600多家,赚钱的不多。国600多家营地,就我前一段看下来,大体上有10来家赚钱的,剩下的都不赚钱。投资人说我们是战略性投资,我们先铺地,这可以理解,4万多家民宿, 挣钱的不多怎么解?我们经常是用一个典型的案例就开始夸张性的宣传,就把它代表了全行业。今年袁家村不得了,有500个袁家村,袁家村还行吗?说乌镇棒,确实很棒,全国有几个能做到乌镇的。再说了,如果有一千个乌镇,乌镇还能生存吗?所以我觉得企业强化是我们整个行业的根基,这是我们最大的短板。

      消费细化是我们整个需求的前景,也是我们发展的新动能, 结构优化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企业强化是发展的根基,这三个问题才是真正中国旅游发展的短板。说我们的质量问题、市场秩序,这都不是问题。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们也不用妄自菲薄。

     我提一个建议,明年的旅游绿皮书,我建议重点研究一下这三个问题,这样我们就更接地气,更能推动发展。谢谢大家!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吴金梅博士在会上发布了2016年中国旅游十大热点。

 

 

大家下午好。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中国的旅游以前所未有的热度受到了各个阶层的关注,既受到政府的关注,也受到百姓的热议,更受到行业的追捧。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旅游的很多话题被提到政府的议程,被摆上新闻的头条。为了追踪旅游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剖析背后的原由动因,预测它们对中国旅游的影响,2016年9月到11月,我们组织旅游研究中心研究员对2016年发生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推荐和遴选,并由特约研究员进行了解读。我们遴选的这些热点问题是基于大家对这些问题的关注,是基于这些问题的复杂性,也基于这些问题对旅游长期的影响力。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我们选出2016年中国旅游的十大热点。这些热点事件或系列事件并没有内在的逻辑关系,也没有刻意做正面和负面的平衡。

下面请大家跟我一起回顾刚刚过去的2016年的中国旅游。

热点一,重大活动彰显中国国际影响。

2016年,一系列世界级旅游盛会相继落户中国。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重要的活动在中国举办,我们也听到越来越多的重量级的声音由中国发出。到这一系列的重大活动开启了中国旅游对外开放的新通道,也搭建了新平台,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中国主张,展示美丽中国的旅游形象,宣传中国的旅游资源,分享中国旅游经验。在人们的认识中,从原来的西天取经到现在开始寻求东方宝典,这一系列的事件标志着中国旅游业迈入对外开放的新阶段。

面向未来,我们可以预期,我们需要进一步主动参与国际的旅游议题的设置,参与旅游规范和标准的制定,搭建各国的旅游合作发展新平台,促进国际旅游共识的形成,促进中国旅游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及中国在世界上的站位。

 

热点二,旅游市场监管手段不断创新。

在2016年我们看到一系列的文件对旅游市场的监管做出明确的规定。我们也看到旅游警察、工商旅游分局以及巡回旅游法庭一系列我们前所未闻的新形式在旅游监管上进行了探索和创新。因为在旅游的市场上乱象是中国旅游市场一直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手段的创新将会促进市场监管力度的不断深化。在境内外旅游逐步便利化的前提条件下,我们如果不是很深入的解中国决旅游市场的秩序问题,将使很大一部分的旅游需求释放在镜外的其他地方。面向这样的需求,在我们逐步尝试改变过去单一的监管模式,进行组合拳的设计,2016年进行了很多好的尝试。特别是以旅游投诉为抓手,进一步形成了以游客为导向的旅游的治理体系。我们也特别期待在旅游市场监管上这些创新能够不断地深化,能够不断地深入,并且能够不断地在实施上产生一些更好的效果。

 

热点三,边境和跨境两区建设逐步开展。

在2015年12月份的时候,我们国务院发布了一个关于支持在沿边地区重点实施旅游边境建设的文件。我们看到2016年八个部门共同开始着手规划推进我们沿边境地区的旅游跨境合作,我们看到这些合作一方面将促进边境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同时我们也看到这也将为边境地区旅游的进一步开放奠定了基础。在边境地区的旅游发展,以及周边国家人员往来的方面,实施特殊的方式和政策,这对于提高旅游服务贸易自由化水平具有重大意义。我们也可以判定,这也将是自由贸易区和“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热点四,导游自由执业试点尚待推进。

2016年5月,国家旅游局发布了《关于开展导游自由执业试点工作的通知》,导游自由执业试点工作开启。这一试点目前正在推进的初期,导游自由执业需要相应的配套和标准培训以及平台的建设,以及监管的深化。从根源上来说,导游自由执业是导游体制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有利于在导游和游客之间建立起更加直接的联系,也有望让更多的旅游达人或者是旅游爱好者能够进入到导游的队伍中。更重要的是导游的自由执业将有利于打破旅行社和导游目前的利益链条,这将进一步的从根本上促进旅游市场固疾的改变。

 

热点五,旅游业“营改增”推进仍待完善。

在过去的一年的税制改革中,我们大家都亲身经历5月1号进行的营改增,旅游业作为生活性服务业也纳入了营改增的范围,在营改增在旅游业实施过程当中,我们看到旅游业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成本在营改增过程之中不能进行进项抵扣。所以在纳税的变革过程中,刚才夏所长提到中国的旅游纳税在国际上的排位是131位,是比较靠后的,实际上实行了营改增以后,我们的实际税率在其他的行业都在降的情况下,旅游的行业甚至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旅游业形成完整的增值税抵扣链条还有很多的环节需要补充、健全和完善。旅游业营改增在财税体制方面将会成为一种动力,倒逼我们形成完整的增值税的链条。这样的改革对旅游业的推进我们拭目以待。

 

热点六,自驾车露营地领域新政频出。

在过去的一年里,不论是会议、讲话还是政策文件,前所未有的对自驾出游、营地建设提出了意见、出台了各种各样的文件,尤其是在2016年11月份九部委共同发布的《关于促进自驾车旅居车旅游发展的若干意见》,里面明确了很多对于自驾车营地发展的相关政策。这些政策一个是政策的站位高,由旅游局和九部委联合发布。二是针对自驾车和露营地的发展做了很多调研工作。从内容上来看,这些文件基本上正在解决自驾车房车营地的合法性问题。在外国外数量众多的营地来说,毫无疑问营地建设运营已经是一个行业,但是对于中国来说,我们中国的运行的营地还非常的少。距离一个行业的标准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在我们中国营地的建设和发展当中,不可能照抄国外的模式,我们需要在探索当中不断前行。

 

热点七,非标准化住宿行业发展迅猛。

在过去的一年里,各种的非标准化的住宿行业引发了人们很多的关注,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在出境和国内游的时候尝试去非标准住宿的场所来体验住宿的环境和服务。2016年以民宿、公寓、客栈等非星级、非经济型住宿产品服务为主的平台已经超过20家。从消费者来看,这些非标住宿的出现满足了消费者更加多元化的住宿需求;从供给方来看,它为房东提供较好的空置资源的价值再利用。我们看到有很多的资本在关注非标住宿业,并对非标住宿业的发展投入资金的支持。我们也看到在资金的支持下,这些非标住宿企业不断地在重组整合,在扩张,我们看到了一个非常令人瞩目的、快速发展的细分市场。

其实,面向未来我们在非标住宿业的发展当中要有非标的标准化的发展思路,我们在可以去尝试为顾客提供独特体验的同时,以标准化的思路来提供我们的一些有特质的住宿产品。这将是未来特别值得关注的一点,是非标住宿品质提升和服务提升的重要方面。

 

热点八,旅游行业并购整合任重道远。

刚才在金博士的报告当中谈及到,过去的一年有若干的并购重组事件,在近几年的资本市场在旅游业的活跃发展背景下,我们看到2016年是并购重组的连续剧的在精彩上演。我们在关注非常关注这些重组并购企业的运行情况,我们看到有一些企业进行了很好的资源配置,或者是战略的布局和整合,但是它在形成的经营上却并没有形成“1+1>2”的结果。深究其原因,我们可以看到在企业的整合过程之中,我们既要从股权结构和公司称谓、财务报表等表面上进行整合,更要进行的是在经营管理、服务操作、产品创新等内容上的深度整合,如此整合才能取得真正的“1+1>2”的成效。

 

热点九,港中旅与国旅实现战略重组。

2016年7月8日,国务院正式发文,港中旅与国旅实施重组,8月3号中国旅游集团正式挂牌成立。这一事件在旅游企业中引发了很多关注和热议。两大国字号旅游集团的合并重组,既是国企改革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大众旅游市场需求推动的必然结果。这一重组对优化当前旅游企业的竞争格局,推动我国旅游企业的转型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和示范作用。

 

热点十,上海迪士尼带动主题公园热。

2016年6月,上海迪士尼开园迎客,对于众多的家庭来说多了一个带孩子游玩的地方,成为一个新的旅游目的地。对于行业来说,引发了众多主题公园的关注,我们去问国内主题公园的反映,我们看到本土的主题公园更多的将迪士尼的入驻上海看作一种机会。迪士尼落户上海也从一定程度上促进加快了我国本土乐园的升级换代,激发了我们本土乐园主题公园的成长的热情。应该说是为本土主题乐园提供模仿、学习和赶超的样本。

      在红红火火的2016年之后,我们期待在2017年,中国旅游能有更多的精彩。谢谢大家!

 
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教授吴必虎发表了题为《大众旅游倒逼中国社会经济制度改革》的演讲。
 
 
首先感谢宋瑞主任邀请我来,今天是2017年1月17号,就是“要去旅游吗,要,要去”。所以今天是非常好的日子来谈《旅游绿皮书》。我发言的题目是讲制度的,但现在发现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讲制度改革有一点危险,因为他们这里的专家更多。
中国整个的经济形势最近几年都不太好,我把它称为过剩经济,不太好的原因是生产太多卖不掉,包括国际市场上特朗普说警告中国给我们一些关税什么的,因为政府老是补贴这种企业。所以整个中国的城镇化发展速度很快,人们被赶进城,但人的社会化并不很快,出现了工业过剩,去产能压力很大,房地产过剩,原因是大家都依赖炒地皮。前两年苏州生产硬盘的企业关闭,有一篇嘲讽的文章说,“走了更好,一年才交两三个亿、三五个亿的税,把那个厂搬走以后,地卖掉以后可以得到200个亿,可以赚更多的钱”。大家都想着炒地皮,所以农业也过剩,很多方面都出现过剩。
总的来说,我们过去在紧缺经济时代制定了各种制度法律和管理的措施现在都已经过时了,要面临变革。农业专家、土地专家说浙江、江苏长三角、北京这种地方还是要继续控制建设用地。实际上全世界的城镇化百分之八九十、六七十的人口集中在沿海地区,因此沿海地区的建设用地就应该放开来供给。根据经济规律,土地是一种资源,应该最大化配置。制度成本高企是接下来中国社会发展主要的问题。
从旅游来讲,李克强总理去年在首届世界旅游发展大会上讲中国旅游进入大众旅游时代。实际上大众旅游真的要实现,包括出游权和休闲度假产品的获得,小安教授刚才讲很多产品已经有了,够了,有的是差不多,有的是不足。很显然,观光过剩,度假不足是目前整个中国旅游供给的一个基本问题,但是要满足新的需求就是休闲度假,就必须改变很多的制度。
总结一下,户籍制度、产权制度、产业制度、土地制度、文物制度、风景区制度、社会制度,这些制度都制约了我们中国国民的幸福指数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要提高就必须有休闲度假,要有休闲度假这些制度不改变就没法儿得到休闲度假的产品,产业结构就没法儿调整。还有一部分搞有污染、有雾霾的这些工业,因为搞工业是最快的,卖土地是最快的,做其他的事又累又慢,所以大家都没有真正地做。所以中国为什么在全世界没有叫得响的企业,因为做内容太累,还不如卖地做厂最快。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第一个要改的是国民权利。一直以来城乡二元体制要改,经常说改但是实际上是改不掉的。最近北京滴滴打车又贵了,就是要京本和京户的才能开滴滴打车,这还是二元体制。如果是旅游就要自由迁徙权,所以我们旅游学里面有一个移动性,移动性就是自由迁徙。所以这是一个必须改变的。
第二是要改的是产权制度,我们现在土地管理法说,每户农民一户一宅不允许搞第二套房子,就要拆旧建新,为什么不能够农村搞第二住宅呢?全世界的城镇化都是城镇化的人到农村去买第二住宅来休闲渡假,在城里买那么多房子干什么,雾霾那么多。这就是要改变农村的一些土地制度,农民的宅基地可以进入市场。根据物权法讲,物权法是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法律包括宪法说农民的土地是农村集体所有,是以村为单位的集体所有。这样一来村集体就可以决定是不是卖还是租,但是现在农民没有这个权利。
       第三个要改产业制度。前两天农业部还讲农地农业用,这就有些说不通。为什么?中央鼓励大家,农村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农村的农地要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融合配置,而不是说农地农业用。农地旅游用,农地三产用是合理合法符合经济规律的。
      第四个要改的是文物制度。文物保护法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能用于商业和企业资产运营。国际上都是可以用于商业资产运营的。风景区条例也是说,用于游赏。这两天国家文物局关于出了一个大遗址利用的文件,大遗址用起来主要是游客在用。文物法和风景名胜区条例规定只能搞观光旅游,观光旅游是过剩的。美国国家公园里有一类就叫做国家游憩区,这就是可以搞度假的。风景区条例不改怎么行呢?杭州西湖、千岛湖、太湖边上就应该搞度假。实际上中国的风景名胜区不是自然保护区,中国的风景名胜区都是古代人上去盖好房子,写点诗,养两只鸭子,弄两个篱笆,风景名胜区是中国文人建起来的。这就是很重要的一个制度。
       最后就是社会制度。过去我们有乡绅。王安石退休以后也是告老还乡的,苏东坡也是告老还乡的,王维在长安郊区还有个别墅。这么以来,像我要想回老家,我是没有土地的,也不能买卖,包括我爸的土地都不能卖给我。我爸是农民,我是北大的教授,是海淀区户口,两个人之间不能买卖土地,我想我爸爸的宅子卖给我多好。建议研究一下如何实现产权制度的延长。小安说,中国人不仅要保护遗产,还要创造遗产。这一点很重要。谢谢大家。
 
 

战略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