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定于2014年1月8日(周三)9:30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报告厅召开《2013-2014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即《旅游绿皮书》)新闻发布会。
2013-2014年《旅游绿皮书》新闻发布会现在开始。大家知道,这本《旅游绿皮书》已经是第12本了,是第14个年头。就我的了解,在旅游学界,这是唯一一本发表这么长时间的书。这本书的作者也相对稳定,应该说他们总是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以学者的视角,确实是不为上、不为书、只为时,本着这种科学的精神打造这本书。应该说,对我国旅游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2014-01-08 09:26:58
这本《旅游绿皮书》以世界与中国为主题,我们在努力地推进中国旅游业的长远发展,为旅游的长远发展提供科学的参考和智力的支持。下面,我们首先请长期合作伙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致辞,大家欢迎。
2014-01-08 09:28:07
尊敬的揣书记,尊敬的张广瑞教授,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好!非常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与我们共同办这次《旅游绿皮书》的发布会。在整个皮书系列里,正如刚才揣书记所说,《旅游绿皮书》是整个皮书中系列中原创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皮书系列书,整整出了12本,跨了14个年头。当年在研创这本绿皮书时付出很多艰难,今天我们看起来仍然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当时我一直认为中国旅游业是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那时候魏司长在旅游界里、研究界里有最主要的话语扮演者、制造者。我一直在关注着当时的领导,我问张广瑞教授,当时我和他没有见过面,但久闻大名。那时候我刚开始打造皮书系列,是《经济蓝皮书》《社会蓝皮书》《农村绿皮书》刚开始的那个年份,1999年,后来第二年张教授回来了。当时在那个条件下,从体制内得不到太多的支持,出版社规模很小,底气也不足,但这本书严肃、科学、客观、公正,所以一推出以后,在旅游业界和旅游研究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就此打响了之后,以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为研创平台,坚持了这些年,我们从中也获取了很多体会和成就,但实事求是地说,从商业的角度,出版社在这本绿皮书的前十年往前数是赔钱的,但我坚持做下去。
2014-01-08 09:28:52
经过我们反复地努力,非常可喜的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中,我们在全院在接近80种皮书中,包括财经专业研究院有四、五种皮书,经过激烈的考核竞争,《旅游绿皮书》终于脱颖而出,进入了创新工程的资助项目,为这本绿皮书的研创准备了支柱型的基础。通过这十几年的积淀,这支研创队伍,从张教授、魏小安研究员、刘德谦研究员、李明德研究员,到了宋瑞博士的手上,一批年轻人起来。今天这部2013-2014年《旅游绿皮书》发布的时候,我作为出版方,由衷地向老一代和年轻一代的新秀们表示祝贺!对这部绿皮书长期支持的社会科学研究院以及院里的有关部门也表示衷心的感谢!
2014-01-08 09:33:51
还有一件值得一提的事情,过去的旅游绿皮书往往都是在最早的时候,也就是五六月份,旅游旺季的时候开始出,这是前几年的时候。后来到了秋天,我们开始已经定位在岁末年初。现在国家旅游局每年都要开工作会议,这本书作为决策咨询,它的价值和作用就会得到进一步的放大。同时它又进入创新工程,重装出发,一个品牌将会再进一步提升的时期,出版方表示由衷地高兴和祝贺,我们也希望今天在座的各位和广大新闻界的朋友,一如既往地对这部《旅游绿皮书》给予更多的关注、对它的成果能够更多地转换。我们的研究者应该把这12本连续追踪14年的一些成果,现在累加起来看,它的学术价值已经得到了巨大的呈现和体现,所以不要仅仅把它当做一个年度报告,要把它当做中国旅游的编年史。因为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旅游业的发展、对全球旅游业的变化,从中都可以找到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数据和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对我们学术上的价值也是巨大的。
出版方将会一如既往地和研创团队、合作伙伴密切配合,《旅游绿皮书》英文版有了,以后其他的文版,会成为中国旅游研究、关于旅游业态发展的最主要的话语平台。谢谢大家。
2014-01-08 09:38:37
非常感谢谢寿光社长长期以来对我们的支持,下面我们请财经战略研究院的资深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前11本《旅游绿皮书》的主编,现在第12本的顾问张广瑞先生致辞。大家欢迎。
2014-01-08 09:41:36
谢谢大家,非常欢迎媒体的朋友们和学术界的朋友们一起出席这次发布会,我今天比较轻松,因为我是看热闹的,和这次发布没有太大关系。我想告诉大家一件事情,我已经不再做旅游研究中心名誉主任,也不再做本书的主编,现在正式放松了长期以来压着我干事情的机会。今天谢社长非常慷慨,讲了很多我以前没有听过的话,我也想借此机会说点感谢的话。因为这些年来,《旅游绿皮书》走了十几年,我想首先感谢的是谢社长,尽管他经常见到我说你这个书不卖钱,但一直默默支持着,十几年做下来,现在社科院的皮书已经非常火了,上百种,我们的小学科、做小事情的人,长期以来这样的关注,确实不容易。我以前没有特别说过,以前他跟我说卖钱的时候,我说,卖钱的事是你的事,出书是我的事,卖钱的事我不管。
2014-01-08 09:42:12
第二是非常感谢长期以来为《旅游绿皮书》参与研究撰写文章的人——小安,我们最初参与这本书的设计、拔题、创造,长期以来这样做,做了十几年,是对这本书、这个研究的热爱。
第三是特别想感谢媒体,我不是给媒体说好话,现在四五十万字的一本书,在现在所谓E时代看书的人越来越难了,通过媒体的眼睛看到你们的兴趣,通过你们的兴趣,向社会发起引导性的说明和说法,使看我们这本书的人越来越多。这些年来,我们和媒体的关系越来越亲切了,越来越近了。再有就是非常感谢读者,读者自己花钱,过去是问我要书,后来发现这本书越来越贵,要也不合适。尤其是学生,导师说这本书是指导教材必须要看的,要学生们买这本书的时候,确实我们著这本书的心情很纠结,如何把这本书做的有人看、有人花钱来买这本书。
2014-01-08 09:43:12
最后要感谢我的团队,我在公开场合没有叫过苦,包括顶头上司直接批评我的时候,我没叫过苦。但是和我一起工作的这些人,包括像比我年纪大还坚持的人,年轻人就不用说了,因为过去是学生,长期做志愿者的工作,我们一年四五十万字的这本书,它的编辑费没有讲一次课的费用高,但从来没有人抱怨,这点我心里很感谢。今天我高兴的是,这本书有人在继续接着做,我要高风亮节,以后不再管这件事情。我相信他们比我做得更好,因为做了十几年,我们有好多过不去的东西。我告诉宋瑞,从一开始我就不参与了,但是希望做出你们的风格,不是希望别人说好,关键希望更多的读者说好,这是我的愿望。我相信大家会做得很好。
谢谢大家!
2014-01-08 09:44:03
张广瑞先生对《旅游绿皮书》作出过非常重要的贡献。我在读到这本书的序,张先生作的序,他讲自己从小生活在农村,对种菜特别情有独钟,而且对菜园是有定位的,喜欢种什么菜都写在里面。特别是他把《旅游绿皮书》比作菜园,他希望这片菜园是开放的,希望年轻力壮的园丁来继续耕耘。他特别强调,要把《旅游绿皮书》这片小菜园洁净和清香的独特风格保持下去,我想这是学者对科研产品的倍加关爱,也是一种希冀。我们一定会把《旅游绿皮书》非常好的优良传统继承下去,开发出来。
下面我们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也是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室的副主任,本年度的《旅游绿皮书》主编宋瑞来做介绍,大家欢迎。
2014-01-08 09:44:55
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能够参加这次《旅游绿皮书》发布会,前面几位的致辞,让我的心情有些不那么平静。我们中心成立15年,《旅游绿皮书》做了14年,这本书对我们中心的重要性可见而知。这些年在以张老师、刘老师,我们称之为三巨头的带领下,包括在魏小安研究员最早的推动下,在我们出版社的鼎力支持,在整个研究员为团队的支持下,《旅游绿皮书》一直坚持下来。我们想在14年里,我们一方面做到了传承和延续,另一方面我们也在试图尝试做一些创新,我们的坚持体现在三个方面:
2014-01-08 09:46:35
第一,宗旨和精神不变。14年来,作为社科院的学术机构,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理性研究,能够记录下中国旅游发展的轨迹,能够提出一些负责任的、理性的、独立的思考,这是我们一直以来坚持的精神,我想这也是保持《旅游绿皮书》的生命力和影响力的关键所在。
第二,结构和形式没有做太大的变化。14年来,我们没有采用别的皮书或者其他类似的报告,一正本书是一整个报告或者由不同的章节来组成,我们采用的是一个主报告加专题报告的形式,主要的考虑是希望能够既全面又动态反映旅游发展的现实和对现实所做的学术思考。就像张老师在序言中提到的,这种形式能够让我们既给大家提供常备菜,而且每年又能够有新品种。大家看到常备菜里,十大热点问题三大市场、港澳台的分析、主要的行业。当然我们还有一些新的尝试。
第三,我们对它的标准和要求不变。做到学术性、权威性、数据性、年度性之外,我们还想做到思想性,我们希望每一个作者对自己的每一篇文章、我们每一个主编对自己手底下的每一个文字都能够做到负责。
这是我们希望做到的三个坚持。
2014-01-08 09:48:09
当然,我们也尝试着做一些新的创新:第一,做到试图明确主题和主线。往年曾经尝试过做旅游业的中国制造,今年以及之后的几年内,我们都试图要以聚焦在世界与中国的关系为主题,对整个旅游发展做一个透视。主线方面,我们也试图在总报告里明确以中国旅游发展的破与立作为树立2013年到2014年的旅游发展脉络主线,包括我们在专题报告里,比如说旅游法、旅游行政治理、城镇化等等,也是对这个主线的呼应。
2014-01-08 09:50:25
第二,我们试图更加突出调查和数据。我们希望以中心所做的一手的调查,比如大家注意到今年一共有5份以中心来完成的第一手的全面数据调查,我们希望通过实实在在的数据,能够反映出中国旅游业,包括老百姓所关注的一些重要的问题。
总之,我们希望通过这种传承和延续,通过不断的尝试和创新,能够把这本书做的越来越好,也希望得到大家继续的支持和指正。谢谢。
2014-01-08 09:58:39
感谢宋瑞主任的介绍。下面我们请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秘书长、《旅游绿皮书》副主编金准作总报告。大家欢迎。
2014-01-08 10:00:57
大家好!下面由我发布《旅游绿皮书》的总报告。从2012年到2013年对旅游业最大的感觉就是各种各样的变化很大,而且中间很多都是全局性的变化、结构性的变化,我们对这个变化的概括是用两个字,破和立,老的法则、老的规则在不断打破,新的秩序在不断建立起来。在总报告中,我们用七个破概括中国旅游业的新变化。
2014-01-08 10:01:20
第一,打破消费旧格局。
一是区域差距在逐渐缩小。过去东部发达区一、二线城市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力量,我们这两年发现西部增长率超过了东部地区,三四线城市都在迅速发展,旧的区域差距在缩小。
二是距离障碍日益消除。通过高速网络的发展,打破了传统区域分割,远天远地成为历史,跨区域旅游、长线旅游在崛起。我们发现2013年五一长假,丽江、厦门、三亚等国内长线旅游增长非常快,2013年的十一长假长线航线甚至经常发现一票难求的情况。
三是收入屏障不断打破。以前旅游是相对有一点收入人群的特权,但在今天旅游已经日益大众化、平民化,越来越多的国民能够分享到旅游服务。我们发现2012年出境旅游的收入是月收入3千到8千的游客群体,说明旅游越来越公益化。
2014-01-08 10:02:14
四是出游群体逐渐扩大。以前我们认为是有闲阶层的消遣,今天转向普遍大众,不管是老人、妇女还是农民,以前不太主流的群体都成为大众旅游市场的一部分。
第二,市场均势打破。
我们看到随着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的出台,旅游业的很多人都在叫苦,从数据上看,2013年上半年三星级以上的饭店的平均出租率比上一年下降了6%,客房收入下降8.5%,餐饮收入下降17.2%,这是下降的趋势。
第二个数据是掉头。我们发现随着旅游法的出台,迅速推动中国旅游进入散客时代。看2013年的数据,比如说峨嵋山,原来团队有58,散客是2,现在换了一个头,变成了2:8。九寨沟由7:3变为3:7,天柱山由6:4变为2:8,长白山由7:3变为3:7。这两组数据的背后,我们发现的是旅游消费逐步回归到公民消费、大众消费。
2014-01-08 10:05:00
第三,三大市场的格局被打破。
入境游非常重要,但这几年以国内旅游为主的新的市场格局已经建立起来,呈现出“双增一减”的趋势,基于国民消费的国内旅游市场增加,出境旅游市场增加,入境旅游市场相对回缩。这个数据的背后是全球消费力的重新配置和中国旅游者在全球范围内的崛起。
第四,产业边界打破。
我们经常说大旅游,但我们发现各行各业真正围绕旅游业融合在一起,而且旅游业态不断演变融合。我们发现有各种各样的新业态走向前台,我们看莫干山洋家乐,上海有油轮旅游试验区,携程推出西沙群岛5日团队游,上海静安区的微旅游,这些新业态不仅是对传统旅游要素进行了整合,更是观念、资本、用地、要素、策划、市场、通讯服务的全面创新。
2014-01-08 10:06:57
第三个打破产业边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我国旅游业进入了空前的并购合资活跃期。
这是我们整理的从2012年到2013年的旅游业界的并购涉及的并购资金量非常大,有几十亿、上百亿,甚至到越来越多的国际跨国巨头,这么活跃的资金流动,说明市场越来越看好旅游业,希望在旅游业新的增长期之前提前布局。
第五,区域格局被打破。
随着高铁网络日渐完善,航空、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形成了一个新的“三高”格局,推动了我国旅游业高速时代的到来,这是一个新的格局。在这样一个格局下,区域格局在迅速发生转变,比如西部地区的旅游地位日益重要,西部地区的旅游业发展非常快等等。
2014-01-08 10:11:05
第六,打破了城乡壁垒。
在以前城乡之间是一个二元结构,今天我们发现城里人在往乡村跑,农村人在往城里跑,城乡的互动游在不断推进。以至于城市旅游中越来越多像乡村一样悠闲,乡村旅游里有了城市一样的快捷服务。这样的一种城乡壁垒的打破,实际上提供了一种城市和乡村新的资源交换模式,旅游不仅仅成为了新兴城市化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成为农村田园化的重要依托。
第七,打破了投资法则。
我们发现这两年有几万亿的投资涌入了旅游投资领域里,这是一个新情况。在这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超大规模的旅游项目的涌入,以前是很少见,往往是几十平方公里的开发面积、上百亿的投资规模,我们在绿皮书里整理了这两年的超大型项目,这些超大型项目的涌入,一方面给旅游业带来了新的格局,也带来了新的泡沫,这是我们非常需要认真关注的一个问题。
以上是七个破,七个破之后是三个立,中国旅游业不仅在打破旧格局,也在建立新秩序。
2014-01-08 10:18:16
立本原。我们发现这一年《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发布,确定了新的本原,在这个纲要中明确提出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休闲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简言之是明确了旅游产业发展的民生本原。
立本位。2013年4月旅游发通过,总则第三条开宗明义明确了旅游的事业的本位,国家发展旅游事业,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依法保护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权利。新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基本上是起于事业,最后三十年产业不断凸显,到今天又重新回归到事业,保持新的本位的确立。
立智慧。我们发现智慧旅游从2012年、2013年到2014年都一直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在智慧旅游的推动上,中国的旅游越来越变得可以定量、可以预测、可以监控、可以定制、可以管理、可以引导、可以节约、可以思考,驱动中国旅游业的未来发展。
这是我们所整理的2012年到2013年各种各样智慧旅游领域里的投资和并购,我们发现这个领域也非常活跃。
2014-01-08 10:20:03
在这一系列的破和立的背后是什么样的主线呢?我们认为中国旅游业日渐和中国的整体改革紧密的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的破和立最后体现的一条主线是中国旅游业的改革和突围。
我们发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前后,整个中国发展的关键词是“改革”,中国旅游业的这么多变化都是和改革的主线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发现改革中非常关键的问题,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保增长与结构调整、对外与对内开放、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二元结构的问题,这些关键问题都在旅游业领域非常鲜明地体现出来,中国旅游业的破和立都是和改革紧密相关的。
第一,本原之立、本位之立、智慧之立,体现的改革的原动力。第二,消费习惯之破、城乡壁垒之破、市场格局之破,体现了改革的动因。第三,市场均势之破、产业框架之破、区域格局之破、投资法则之破,体现了改革的必要性。我们也发现,中国的旅游业正在积极参与到改革中来,我们发现全国有一系列正在做旅游综合改革配套先行先试的一些地方,他们试图用旅游业的改革来引领中国整体改革,旅游业的改革再次走到了改革的前沿。
2014-01-08 10:25:35
在改革中,我们发现当旅游业要改革的时候,就发生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旅游是有非常多的流行特性,而外围所有的机制财政、土地、金融都是刚性,当柔性的机制需要向外部的刚性体制要空间的时候就出现了很多问题,所以中国的旅游业要在刚性体制里突围。我们发现这些突围包括一些尝试,比如说旅游规划与城乡规划的衔接,我们发现成都已经启动了这样的尝试,他们推出了旅游功能区的规划。我们发现旅游业越来越迫切需求上,刚性的土地制度要空间,比如说北京推出的一系列荒山荒坡土地制度的改革推动旅游业的一些机制。我们发现旅游业正在通过创新财政金融体制来解决资本问题,比如说成都的龙门山成立了旅游投资有限公司,这个公司向中行获得贷款授信。山西的长治有九家旅行社自己成立了旅游联盟,利用内部机制和旅行社积淀的资金成立担保公司,推行金融创新。
通过开放来促进改革,旅游业正在积极谋划各种各样开放的途径,通过开放倒逼改革。比如说2013年我们国家几个城市相继实施了72小时的过境免签政策。舟山正在努力争取低空航线的开发,国务院还核实批复了舟山港口的109公里的港区,涉及到油轮游艇一系列的重点项目。
最后我们发现改革还在向扶贫机制创新,2013年宁夏建立了中国唯一一个旅游扶贫试验区,六盘山旅游试验扶贫区,这也是一个宏观机制突围的重要内容。
2014-01-08 10:26:56
展望未来:回归旅游业的本原。
我们总结了四个发展方向、四个回归,第一是发展目标向回归人的本原。因为旅游业的本来的发展目标是人,今天我们的旅游法出台、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的出台让我们更加关注人们真实的需求。
第二是发展诉求上回归战略的本原。随着国家对于旅游业地位的逐步提高,旅游业已经和国家战略非常紧密的融合在一起,和改革非常紧密的融合在一起,因此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正在回归到国家战略的本原。
第三是产业管理上回归服务的本原。旅游业要回归人的本原,必然就要求政府职能从管理转向服务,在这样的过程中,中国的整体旅游管理的体制要回归到服务的本原上来。
第四是发展逻辑上回归市场的本原。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未来的中国旅游业必然要更加以市场为本原来发展旅游业,需要建立一个真正的市场体制,逐渐拔出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来调节市场,形成健康良性的旅游发展环境。
总之,我们的报告提出,2012年到2013年旅游业的破与立,既是对中国改革大业的呼应,长远来看,更是回归旅游业本原的必然要求,未来的中国旅游业必然有新的观念、新的秩序、新的结构,回归本原。谢谢。
2014-01-08 10:32:06
非常感谢金准秘书长的总报告,下面我们请《旅游绿皮书》副主编吴金梅女士发言,大家欢迎。
2014-01-08 10:33:32
2013年对于中国旅游业来说,应该是大事突出的一年,在这一年中,对中国旅游业产生了很多大事,也是热点频出的一年,这一年有很多大家热议的话题,都和旅游相关。在这次《旅游绿皮书》的编制过程中,我们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汇集了50位研究员,共同推荐和甄选2013年中国旅游的大事。
下面我把中国旅游2013年的十大热点问题作一汇报。
2014-01-08 10:33:43
第一个热点,休闲纲要与旅游法推出,旅游政策环境空前利好。对于中国旅游业来说,2013年最大的事就是相继推出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如果说《休闲纲要》的推出是开启了国民休闲的新的起点和新的时代,那实际上我们可以判断,中国旅游法立法的实施可能更具有空前的历史意义。随着纲要和旅游法的实施,给我们的旅游产业带来了这样那样的影响,我们可以相信虽然在这样、那样的调整中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但是随着法制的逐步规范和我们的制度的不断调整,中国旅游业必将走上一个规范、健康、发展的新的时代。
第二个热点,中俄中日旅游冷热不同,旅游政治外交价值凸显。2013年从中俄旅游和赴日旅游人数下降等等一系列的事件都与政治相关,应该说旅游正在日益成为处理政治关系的一种手段,这种手段从直接效果来说,影响了我们相关国家的旅游产业的收入,从更广泛的意义来看,旅游的交流还影响到了两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互信和两个国家最基本的社会相关基础。随着我国对外旅游交流规模的扩大,旅游在我国政治外交中发挥的作用正在日渐强大。我们可以看到旅游和政治的相互互动,以及旅游在政治中的干预因素的价值体现,正越来越成为一种常见的常态。旅游也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4-01-08 10:34:11
第三个热点,旅游行为引发广泛关注,文明旅游需要多方努力。2013年从“洗脚”到“刻字”,若干不文明的旅游行为在中外媒体上不断曝光,也引发了全民的热议。这种不文明的行为的发生,究其根源有文化影响的因素,也有人们关注的缘由,也有示范效应,也有习惯偏差,同时文化差异也是不小的原因。要解决中国游客这种不文明的行为,可能监管、法治、疏导都是需要做的事情,渐进的改善是必由之路。特别要特别对中国文明旅游行为的倡导,树立文化自信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中国文明旅游要建立在中华文明发展的文化自信上,我们看到这些现象,不能一味地批评指责,还要宣扬文明旅游的事例和典型,在文明旅游中也要倡导正能量。
第四个热点,新政下酒店餐饮业遇冷,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随着八项规定、三公消费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高端的酒店和餐饮业的营业额骤降。在我们酒店餐饮业行业的年度报告中曾经指出,这一年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其实这种新政对我们行业的影响,我们的研究员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我们不妨把它看作是打去火锅里的浮泡,我们不光是看饺子出锅前的冷水,实际上新政的出台降低了因公的公款消费,却对投资和规划的更理性给了一个方向性的指导。餐饮业的重新洗牌更多面向百姓,我们从长远看,这对后续的科学完善和长期的效率的展现和整个产业的规范化、人本化的发展是有益的,我们也期待着这样的政策的长效化机制能够稳定持续下去。
2014-01-08 10:36:04
第五个热点,出境消费跃居世界第一,中国市场日益受到关注。从2013年开始,我们中国的出境人数创历史记录达到了8318万人,出境消费的消费额达到了1020亿美元。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我们出境消费已经跃居世界第一。我们看到一个现象,在世界各地的消费重点购物场所都看到了中文的指示牌和中文导游,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产生呢?实际上我们购物的消费比重的高起是由若干原因共同促进造成的,一方面可能由于我们出国总人口的出境率和个人的出境率实际上是偏低的,我们很多人可能没有那么多的机会走到境外,这样的时候就会造成透支的消费,同时社会的习惯也构成了集合的影子消费,形成了这样的消费促因。同时由于进出口商品税率过高导致了转移消费,促进了境外消费的势头。从发达国家来看,境外消费的过程是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阶段,我们也期待着我们的境外消费能够逐渐从发展阶段的成长性向理性化消费逐步过度和规范。我们也期待着我们的出境消费、出境旅游能够在这个阶段稳定、持续、健康发展。
2014-01-08 10:37:17
第六个热点,72小时免签政策实施,入境旅游促进未达预期。2013年免签政策是旅游业的一件大事,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的四个机场对45国的公民实施了72小时过境的免签政策。但我们评价一下2013年的政策效果,还远未达预期。实际上在国际上,在免签政策的实施上,它是一个非常普遍的政策,但是我们为什么在政策实施过程之中会展现的不明显呢?这里面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在我们的周边国家都已经在很早的时候,就实现了72小时免签政策。这里面有的最长可以达到30天,所以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巨大的旅游目的地来说,72小时的免签政策的发挥还有待时日,它的政策优惠性还不明显。但反过头来说,作为一个重要的国际旅游目的地相应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政策的实施是我们走向旅游大国、培育我们旅游的国际化目的地所必须的,我们期待着在未来政策会逐渐完善,效应也会更多显现。
2014-01-08 10:45:26
第七个热点,凤凰古城门票风波迭起,旅游长远发展值得思考。应该说2013年初,最被热议的事件就是凤凰古城的门票事件,之后我们又一轮的热议是关于景区的门票涨价,其实我们众多的旅游产业正在这样的过程之中,在重新构架,在公民的视角中重新期待,在产业的视角中重新构架,我们用什么样的经营模式和方法,用我们的受益来推进产业正常运营,同时又发挥旅游景区公共产业的作用。实际上对于旅游来说,既是一个地方的产业,也是一个地方的门票,我们更多期望这一张代表地方声望和品质的牌能够在未来打得更精彩,在未来地区的发展中能够更合理的筹划,能够在长远的发展中发挥它最能发挥的作用。
2014-01-08 10:47:09
热点八,免费通行再现高速拥堵,交通惠民措施亟待优化。应该说在人民的期盼中,2013年高速公路的免费时段又如期到来了,但也如我们遇到的一样,在地方出游之时,我们看到很多道路的拥堵、设施的瘫痪,在这样的过程之中,我们看到,交通惠民这样一个初衷非常好的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实际上是大大的对我们的建设打了折扣。由此值得思考的是,我们实施什么样的政策才是真正惠民和利民的?我们与休闲相关的制度福利,如何才能真正落到百姓的身上,我们期待着一方面,制度能够从节假日从真正体现国民休闲逐步实现、完善和转化,另一方面,也非常呼吁相关的管理部门在相应的特殊的节点时期,能够通过信息的公众平台的沟通和即时联络达到为民服务、便民服务的作用,使惠民政策能够更多体现出优惠性,能够实现车流、人流、景区、游客流的合理分配。
2014-01-08 10:48:14
第九个热点,旅游投资融资极度活跃,产业发展格局悄然变化。正如刚才发展报告中提到,2013年在旅游投资上是大手笔的一年,也是旅游业发展活跃的一年,旅游相关的各个产业中,我们既看到了在国内的产业巨额的投注,也看到了旅游产业在国外、海外、境外融资的成功实施。这种活跃,我想对我们旅游业来讲,一方面说明了旅游产业投资吸引力的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旅游产业的投资也正在向更大的吸引力和更大的目标进步。对于旅游投资来说,它与一般企业投资是一样的,它是一种逐利的行为,但是这种投资因为和旅游相关,具有自己的特质,如果概括来说,旅游与地产已经进入了婚姻的“七年之痒”,文化和旅游的婚姻正在“蜜月期”,IT和旅游联姻的在线旅游正在为孩子上哪个学校发愁,旅游自己也没闲着,正在向城镇化频频示爱,但是能不能谈成恋爱,可能还要父母作主,媒人牵线,我们期待。
2014-01-08 10:49:11
第十个热点,鼠标、食指、拇指三足鼎立,在线旅游呈现创新发展。近年来以云技术、互联网、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为手段的智能旅游方兴未艾,所以我们看到了在中国的在线旅游市场上出现的产权纽带,比如收购、投资。品牌纽带,比如委托、加盟。网络纽带,比如虚拟集团这种齐头并进的趋势,在线分销平台、在线直销平台和垂直搜索平台优势互补的共同发展态势,一站式营销、一条龙服务、一体化三位一体的虚实结合就成为了发展创新中2013年的旅游导向。
以上就是2013年的十大旅游热点。
2014-01-08 10:49:34
感谢吴金梅副主编的报告。下面请宋瑞主编发言,大家欢迎。
2014-01-08 10:50:20
刚才也提到了,今年我们尝试着做年度性的主题,考虑以世界和中国在旅游领域的关系为切入点,从今年开始,在未来几年内我们都要围绕这个主题进行关注,今年对于这个问题的关注,主要是从互相怎么看,以及怎么样走向融合所做的观察。我们之所以设置这样的主题,主要考虑到在全球高度关注中国、中国更加走向世界的背景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旅游板块中增长最为迅猛的一极。在这种背景下我们需要思考和回答,世界是怎么看待中国旅游、中国旅游怎么走向世界,我们在世界旅游板块定位中如何实现中国旅游强国梦。
首先,世界怎么评价中国。作为目的地来说,在世界的眼光中,或者是在一些专业机构、国际组织、行业媒体的眼中,中国作为目的地而言,是大而不强。
2014-01-08 10:50:31
中国是一个世界公认的旅游大国,它的经济贡献和就业规模非常之大,不管是世界旅游组织所用的世界旅行账户,还是世界旅行会用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测算方法不同,但总的来说,得出的普遍结论是中国的旅游经济规模和就业规模都非常之大。同时我们也不得不关注到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基数和人口规模都非常可观的大国,我们的旅游业对经济而言的相对贡献度,实际上是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的,这是世界旅行旅游理事会所作的测算。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情况不仅是在中国存在,像美国、日本这样的经济大国,像印度这样的人口大国,也是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也就是它的旅游业对整个GDP的相对贡献率是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的。我们大,但还不强。根据世界经济论坛所做的评价,中国在2013年的140个参与这种评价的国家和地区之中名列第45位。这是对一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来说,我们还不能称为我们是一个旅游强国。
2014-01-08 10:51:30
制约中国旅游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根据他们的评判,开放度、可持续发展,尤其是环境问题和整个社会发展水平是重要的制约。
另外一个需要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作为一个国家的旅游竞争力,相对于落后国家竞争力。比如在世界经济论坛的国家竞争力的排名中,中国在144个国家和地区之中位了列第29位,但旅游是排在第45位,我们可以比较一下国家竞争力和国家旅游竞争力的状况就可以发现,它基本上是一个线性分布的总体趋势。中国相对来说,我们的旅游竞争力要比国家竞争力落后很多。
这是我们所说的作为目的地国家,大,但不够强。
2014-01-08 10:51:59
作为客源地国家,世界怎么看待我们的呢?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尚在适应。
这些年中国出境旅游的规模、人次增速非常之快,从2000年的1000万人次到2012年的8300万人次,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5年要达到1亿人次,所以在人次的规模上增速非常之快。有一个国际咨询机构所一句话很形象,前往西方旅游的中国游客将使日本人相形见拙。因为在过去的历史中,亚洲国家中日本人出境游的人次是非常多。中国人不仅出境旅游的多,而且出境旅游的消费很高,目前已经排名在第一位。同时在世界看来,中国的游客行为也正在发生着一定的变化,比如说中国的出境游客更年轻、更独立、更了解当地文化,更愿意融入当地的文化,更加国际化。总体评价,中国的游客刻板形象正在逐步发生变化。同时面对汹涌而来的中国游客,目的地国家是怀着复杂心态迎接中国游客。从政府的角度来看,从简化签证程序、包括免签,包括旅游国家的整个营销,都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我印象很深刻的,像英国政府就因为在对华签证问题上的便利化不够,没有像其他国家采取的措施更积极、更迅速,而遭到了旅游业界的指责,当然它现在也进行了改善。所以各国政府都已经展开了吸引中国游客的激烈竞争。而旅游业界,包括饭店、接待业旅行社,也在积极准备,但总体来说,目前对中国的游客了解还不够多,准备还不够充分,这是他们自己的一个评价。而国际的媒体和公众也还是怀着复杂的心态去迎接中国游客。前几天参加会,有一句话很形象,是在皱着眉头迎接财神。国际的社会和公众在面对中国游客的一种心态。中国作为目的地大而不强,作为会员国世界还在适应,未来我们怎么样走向世界,我想中国旅游在世界的发展应该也即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2014-01-08 10:53:49
中国旅游在世界中的作用应该从七八十年代开始的,我们以中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文化历史作为资源吸引和产品吸引,再到我们从90年代末到目前为止的出境游客的市场吸引,应该发展到未来集合产业发展理念、管理模式等等,包括资本投入在内的综合吸引进行转变。中国旅游走向世界的一个轨迹,应该从非常规向常规的轨迹进行回归。比如说旅游发展在以往历史上是靠自己单点突进的,未来它要更多依赖于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包括环境管理的提升。比如说,从部门管理到综合管理,比如说从学习国际经验到形成国际经验。因为原来在历史上,我们遇到任何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国际上怎么做的,别的国家怎么做的,别的发达国家怎么做的,我们总是习惯于学习国际经验。但实际上我认为中国在未来一段时期,因为我们的人口基数,因为我们的特殊国情,因为我们差异化的发展,可能更多需要中国智慧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并且形成经验,向国际上进行输出。包括中国的企业在未来也应该从比原来单纯的市场或客源的世界化到资本管理服务人才的国际化,中国的游客未来也应该以更加尊重自己的文化、尊重别人的文化的方式获得文化认同、赢得世界的尊重。谢谢大家!
2014-01-08 10:56:52
感谢宋瑞主编的发言。下面请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主任魏小安发言。大家欢迎。
2014-01-08 10:58:37
共同的时代、共同的发展阶段,就会有共同的话题,也应该形成共同的认识,因为中国旅游世界化的问题,我们参考这么多年,我们原来都是坐井观天,我们能不能从井里跳出来呢?所以就形成了这样的概念,然后也思考了一下这方面的问题,也写了一点东西。我们现在正在做一个课题,中国旅游的世界化与世界旅游的中国化。因为我也确实感觉到这个问题是影响甚至是决定中国旅游下一步的重大问题,简单说几个观点。
2014-01-08 11:00:10
第一,理念。三十五年的中国旅游发展,也应该说浓缩了世界旅游170年的历史,也浓缩了这个过程,所以我们现在也形成了巨大的规模。在这个时候,我们看世界和世界看我们都应该变化了,但是我们很习惯地按照原来的思路和想法,包括这套措词。比如说,我们说国际,国际化,什么叫国际化?双边关系就是国际,双边关系逐步发展就是国际化。但世界化是什么概念?我们原来总是说要和国际对接、遵循国际惯例,那是国际惯例吗?那是欧美发达国家制定规则,我们遵守,那不是国际惯例。但我们习惯于把自己当学生,习惯于把自己边缘化,习惯于二类,这个环境不调整,我看我们对很多事情的调整都不同。比如刚才宋老师说到“走向世界”,我们中国旅游需要走向世界吗?我们就在世界上。走向世界是什么概念?35年前的概念,我们的国门刚刚打开,我们要走向世界。现在我们不需要走向世界,现在需要世界走向我们。当然,我说的这个不是掰饬这些词,因为这些东西是我们习以为常的,深入我们本能的,我们一张口就是这句话,没有错误。就历史来说,发挥了它的历史作用,但今天来说还坚持这样的理念,已经不足了。
2014-01-08 11:00:54
第二,世界化对我们发生什么作用。这是一个双向的作用。如果说2013年是中国旅游的变化之年,那么2014年就是中国旅游的变革之年,变革的力量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开放正逼改革,另一个是通过问题导向倒逼改革。那我就要问一句,我们旅游的开放到位了吗?我们对问题的研究到位了吗?我认为两者都没有到位。当然从旅游局的角度来说,我们能开的都开了,能放的都放了,我们觉得我们已经完全做到位了。问题在于,旅游不是旅游局的旅游,所以不超越旅游局的工作思路,不超越小旅游的发展思路,我们对改革的认识都不会到位。我以为中国旅游的世界化、世界旅游的中国化是我们下一步成长的最重要的动力。
2014-01-08 11:01:29
第三,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我们的课题正在研究这方面的问题。比我们习惯于说“走出去”,“走出去”是江泽民同志当总书记时说的话,这完全对,但这个话已经完全过时了。这些年我们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磕头碰脸,比如大把的中国资金出去,我们买资源了,问题是你买了资源,你能获得这些资源吗?现在的社会、现在的世界需要柔性发展。旅游在世界上恰恰是柔性发展的格局。所以我们旅游的企业出去,买这个、买那个,基本没有反对。除了中坤集团的一个冰岛,因为人家怀疑他是国家战略,可惜紧跟着北欧其他三国马上伸出橄榄枝,我们欢迎中坤集团到我们这儿来投资。蒋经国先生当年一句话,“时代变了,潮流变了,我们也要变”。同样,我认为我们需要变,而且通过这种变来谋求中国旅游业长远的发展,是在世界平台上的发展。谢谢大家。
2014-01-08 11:01:50
非常感谢魏小安先生精彩的发言。下面我们请《旅游绿皮书》顾问刘德谦先生发言,大家欢迎。
2014-01-08 11:02:49
大家好!我给大家作一个简单的汇报,因为国内旅游发展报告内容很多,我提几点与大家一起交流。
总共有四点:一是近两年国内旅游的走势;二是关于旅游者的满意度;三是未来几年国内旅游发展的“十大趋势”;四是对国内旅游健康发展的“五点建议”。
近两年的走势,统计资料显示,2012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数是29.6亿人,比上年增长12.1%,旅游花费是22706亿元,同比增长17.6%。
2012年比2011年有所下降,但它与“十一五”期间比较,人数高处了6个百分点,旅游花费降低了1.3个百分点。2013年的最新人数,中国居民国内旅游人数为35.8亿人次,同比增长10%。国内旅游收入2.85万亿,同比增长12%。可喜的是,是继续保持了稳健大步发展,中国国内居民旅游出游率从2012年的2.2次提高到2.6次左右。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增长速度有所减缓,而且其增长量还过于向长假日集中,比如2013年十一黄金周七天的游客竟然占到全年游客量的11.8%。
2014-01-08 11:03:02
刘德谦:
关于旅游者的满意度。有关部门发布的“全国游客满意度调查报告”,2012年全国自开展游客满意度调查以来首次突破80分的一年。不仅总体上呈现出了稳中有升的态势,而且三大市场的游客满意度也达到了满意的水平,60个样板城市中,2012年全年游客满意度分超过80分的有24个。
2013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却出现了下滑,虽然第三季度满意度指数有所回升,但却仍处在“基本满意”水平。在60个样板城市中,第一季度的游客满意度达到80分的减少到12个,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只剩下了一个。满意度下降,除了雾霾天气是重要因素之外,主要与游客对旅游服务以及目的地自然社会、经济、安全等综合发展指标的实际感受不够理想有关,也与游客的期望不一样,因为满意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期望值高了,满意度就会下降。
2014-01-08 11:05:03
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前三季度,游客的网络评价满意度一直保持在80分以上的稳中有升的态势,这个现象的出现除了与各地智慧旅游的建设成果密切相关之外,也与企业的网络信息传播、网上预定、网上交易的积极开展密切相关,从中也不难看出旅游新业态的发展潜力。
对未来几年国内旅游发展十大趋势的预测。从此前多年发展的惯性来看,从中国国民国内旅游的需求来看,从旅游产业集群的接待能力来看,今后中国国内旅游继续实现稳健大步向前发展是完全可以指望的,如果没有特殊的重大因素,原有的一些消费特征也将继续发酵。根据对利好因素和不利因素相互作用的乐观分析,2014年以及未来几年,中国国内旅游将有可能显示出以下十个趋势:
2014-01-08 11:05:37
第一,中国国内旅游的出游人数和旅游花费将继续增长,其增速将大体恢复到“十一五”期间的相似幅度,如不出现巨大的制约因素,其增速或将更快一些。
第二,随着决策部门对民众呼声的响应,我国的假日制度将有可能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第三,近几年内,部分地区的假日拥堵现象将有可能逐步地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第四,2013年-2014年间团队旅游的价格将有可能出现升中有降的格局,今年第四季度开始价格普遍上涨,在今后可能升中有降的格局将会出现。
第五,近两三年内,参团旅游的国内游客将出现继续减少的态势。团队游的比重是减少的,根据之前有关资料计算,2012年国内旅游者中间参团的是5%多一点。而部分讲究诚信的旅行社将在此中获利,谁讲究诚信,谁的吸引力大,尽可能他的参团人数会有所提高。
第六,旅游服务的满意度将因旅游者要求的提高而受到挤压,因此旅游游客的满意度将在波动中逐步缓步提升。
第七,旅游投资将迎来一个又一个的小高潮。
第八,部分著名景区也将迎来扩容发展的新机遇。
第九,部分城市的旅游公共服务将因主政者的重视而焕发出新的活力。
第十,文明旅游将得到更多的重视,同时也将得到更多旅游者的响应。
2014-01-08 11:06:01
第四部分,对国内旅游健康发展的“五点建议”。
2014年假日办对放假办法已经出来了,它没有对以前的放假办法做更多的改变,所以今年“十一”黄金周和其他长假日,它的拥堵和其他差不多,甚至因为散客的增多,它的秩序将更难维持。所以为了防止更大的拥挤现象的发生,我们应该未雨绸缪。我的五点建议也就是针对这个现象,使得我们的国内旅游更健康发展的建议。
为了我国国内旅游继续保持稳健大步的发展势头,为了替普通百姓的旅游休闲创造更多的满意,本年度《旅游绿皮书》的《中国国内旅游的发展分析与前瞻》特就未来的发展提出五点建议。
第一,建议积极提倡和推动居民假日休闲的多样化,包括旅游主管部门与相关部委和地方合作,推动文化娱乐休闲、体育健身休闲、养神养心休闲等的多样供给,当然也包括旅游休闲,公共服务的供给和市场供给的进一步改善,推动大众传媒对休闲多样化的关注与引导等等。在座的媒体朋友,是否今后在逐步在这个方面做一些工作,让老百姓的休闲更加多样化,给予一些指导,以舒缓节假日期间率民选择旅游的过于集中。
2014-01-08 11:07:07
第二,建议地方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积极推动带薪年休假的进一步落实。这不是一个口号,除了加大政策落实力度之外,省市地方政府最好能够会同多个部门对用人单位落实带薪年休假的具体困难,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并及时研究推动解决的措施与办法,树立典型,为更多地方提供推动带薪年休假落实的参照与借鉴,以让职工个性化的假日需求,包括旅游休闲需求,能够得到较好的释放。
第三,建议国家决策部门,继续推动法定节假日放假安排的优化,我的建议是增加2-6天的法定假日,以期恢复“五一”黄金周,家常春节放假时间等,以让老百姓能够有更多一些的共同长假日,便于他们安排与家庭亲人进行旅游。
第四,建议旅游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协同努力,推动全国有条件的著名景区研究并制定出自己的扩容建设办法,因为有关景区的管理上级是多样的,所以应该旅游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协同努力,包括推动有关方面的公共投入,出台政策和办法引导民间资本的投入,帮助有条件的著名景区,尤其是地域广阔的景区,在充分保护生态、保护资源的前提下做出适度的扩容安排,包括改善交通、增加区内景点,延长区内游路,增添设施和旅游服务项目,以及改善信息沟通、加强调度管理等等,以尽量满足旅游者对著名景区的向往。这几年,著名景区特别拥挤,著名景区尤其要注意扩容的安排。
2014-01-08 11:08:06
第五,建议鼓励各地选择有条件的非著名景区积极进行环境、服务和交通的优化,并推动其做好市场的推广,包括鼓励地方当局做好调查研究,每年选择并优化一批条件较好的新老景区,及时以低价的引力向本地和全国的旅游者推荐,以期实现对游客的适度分流。
如果这些改善措施能够在今后得到加强,那么就会像前面预测所说的那样,近几年内,部分景区的假日拥堵将有可能逐步地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我介绍的内容说完了,其他内容,大家可以看皮书。谢谢大家。
2014-01-08 11:09:06
非常感谢刘德谦先生的发言。下面我们请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政策研究处副处长曾博伟先生,大家欢迎。
2014-01-08 11:09:23
非常高兴今天参加中国社科院的《旅游绿皮书》的新闻发布会。《旅游法》出台以后,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旅游法》对于旅游者来说,应该是依法维权的一个利器,对于旅游经营者来说是一个合法经营的一个好的法制环境。《旅游法》的执法主体、推动实施的主体是政府,所以我在绿皮书中写了篇专题报告,从政府的角度来重新审视《旅游法》,跟政府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新的思路。去年在新闻媒体,包括各方面关注了很多,是《旅游法》旅行社的部分,特别是第35条旅游购物的内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但我想《旅游法》不仅仅是社会治理的手段,还应该是依法兴旅的重要平台。
所以对于旅游法的关注,关注如何通过整治旅行社相关的市场维护我们的法制环境,我想更多还需要关注别的层面,我们过去经常讲,旅游业是小马拉大车,我们说旅游业是一个大产业,我们旅游部门、政府部门在推动旅游发展中缺乏有效的手段,如果大家很认真地研究一下《旅游法》,能够提供新的思路,政府如何通过《旅游法》的这个平台,通过这个法律促进我们的发展,我们讲《旅游法》,不仅是一个管理法,也是一个促进法,它的整个立法思路也是体现了综合立法,它不是简单的、约束性的东西。我们应该这样理解《旅游法》,政府从这个角度看《旅游法》,会对我们推动旅游工作提供新的思路。我认为主要有四个方面需要关注:
2014-01-08 11:09:49
第一,《旅游法》中也提到国家发展旅游事业,旅游事业的问题,我们过去提的很多,以前我们说的事业和今天说的事业不一样,以前说的事业是外事接待型,以前我们考虑的更多的不是经济效率,而是外交方面的东西,那时候的事业和现在不一样。我们经过事业到产业的时候,我们认为对推动旅游业发展有很大的进步,但《旅游法》开宗明义提出了国家发展旅游事业,虽然这句话非常单一,也没有对国家如何发展旅游事业单独发言,作全面的阐述。但是其实发展旅游事业有很多,比如专门有对旅游者权益的保护,比如公共服务、公共设施等一系列的东西,我觉得都体现了国家发展旅游事业的一系列的想法和思路。
我们现在也讲旅游业,比如大家说到景区门票降价等问题,我觉得在一个绝对市场经济的产业里,我们在追求利益最大化,作为一个经济产业,想怎么更多地挣钱、更多有经济效益,而在《旅游法》中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其实对旅游业的审视要有新的视角,《旅游法》里提出国家发展旅游事业,我们应该好好考虑。过去我们经常看到和旅游业相比较的文化和体育,文化强调的是事业,可能他们现在强调要发展文化产业。体育也是这样的,以前是夺金牌为主要的目的,现在要强调发展这种产业,文化有一个文化产业司,体育局也有一个体育产业司,说明以前他们在关注这个问题,也想更多的关注产业问题。回过头说旅游的话,我们过去更多关注产业的东西,现在要更多重视事业,为什么?事业有公共属性,它不是完全是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可以解决的。在这个过程中强调事业,实际上政府需要对旅游业的发展多一些投入、多一些关注,把旅游的综合效应发挥出来。这是《旅游法》中提出的第一个值得关注的重点,也是政府发展旅游业需要重视的问题。
2014-01-08 11:12:24
《旅游法》中强调了旅游规划的问题,旅游规划是一个法定规划,在《旅游法》中明确提到旅游规划。在《旅游法》的制定当中,遇到的矛盾非常多,障碍最大的两个部门,建设部门和国土部门。因为建设部门和国土部门是把国土空间用规划的方式分割完了,右丞相规划、土地规划,这都是落地的。哪怕是旅游业搞航天旅游,都是要回到这个上面来,低空飞行、低空旅游,还是要回归到地上,所以规划的话,实际上限定的规划体制已经没有多余的规划空间,各个地方也在编旅游规划,但很多规划落不了地,就是因为和城乡规划、土地规划遇到冲突。我们的旅游规划诉求在他的规划中很难体现,但在《旅游法》明确提出了旅游规划的概念,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而在协调的过程中,我们和建设部门沟通的时候,也遇到了很多障碍。他们说,你们有必要做旅游规划吗?我们的城乡规划中也能够体现这些东西,我们可以体现你的旅游元素,可以体现你的发展要求。
作为一个城乡建设部门,他们的诉求是不一样的,旅游部门作为引导需求,发展产业的部门,我们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所以里面会有碰撞的东西,要解决规划的问题,可能下一步还需要有很多要做的东西,但《旅游法》给我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比如旅游法提到,我们旅游规划的编制在旅游富集的地区可以编一些专项规划,在很多地方的实践中已经有了,比如说旅游功能区、旅游度假区,这里面就是以旅游业为主导的区域,包括成都做了一些尝试,功能区里把旅游业作为一个主导产业,围绕旅游业的发展,在城乡规划、交通规划、土地规划都要衔接,在这种区域里旅游规划的效力更大、更强。
旅游规划和相关规划的衔接问题,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土规划、城乡规划的相互衔接,但这个过程可能比较漫长,而且需要部门的协调。但我想,《旅游法》提出这个规划问题,对于旅游业的发展和政策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很好的空间。
2014-01-08 11:18:31
《旅游法》中需要关注的立体化监管的概念,过去旅游局讲职能主要是管旅行社,但是旅游法中先提出了立体化的监管思维,这个监管不是旅游局去监管,可能是各个方面监管,《旅游法》说的很清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监管的职责,但在县级人民政府中组成的部门,包括旅游局、相关部门、工商部门、质检部门、安监部门都有监管的任务,立体化的监管是主体参与到其中来。比如《旅游法》中提到的全过程监管,不仅仅是监管旅行社,吃住行游购娱都有监管,在相应的过程中,有些法律实际上在别的中的体现,对于旅游过程中,比如《民法》、《合同法》都有相关的体现,《旅游法》中提出这样了问题,吃住行游购娱都有。特别是对游这个环节里,我们旅游法中对于景区的监管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比如说对于景区开放的条件,景区门票的价格,包括景区最大承载量的设定,这是以前都是没有的东西。实际上这也是对我们打破现有的部门管理旅游景区的格局将是一个很好的推动,更好地为游客服务。其实过去旅行社中有管旅行社,《旅游法》里也有旅游经营这一章,大概有一半是讲散客的问题,过去我们是监管团队旅游,现在要监管散客旅游。因为现在散客旅游在整个旅游的比重中很大,如果不能考虑到散客需求,《旅游法》也是不完整的。包括《旅游法》中还讲到很多东西,比如对旅行社,网上集群旅游的行为也有相应的规定。比如乡村旅游,城镇居民或者是农村居民的自有住宅发展旅游业,我们也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相应的规定。
2014-01-08 11:19:53
《旅游法》有的地方规定的很细,比如关于旅行社的东西规定的很细,是过去旅行社监管条例的升级版,其他很多方面都涉及到,所以我的认为是《旅游法》提供了立体化的监管空间或者是可能。
总之,《旅游法》的内容非常多,我的一个基本观点,我们不要仅仅局限于我们对于旅行社这件事情,不要局限于35条,对政府部门应该有更宏观的视野、更大的角度看《旅游法》,这样能够开拓和创新工作手段,能够引导行业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谢谢大家。
2014-01-08 11:20:52
非常感谢曾博伟处长的发言。我想,我们的新闻发布会主体发言、主旨发言已经结束了。但考虑到媒体界的朋友在同一时间面对这么多的专家学者不容易,超时拿出5分钟用作提问时间。请大家抓紧,媒体界的朋友们有没有提问?
2014-01-08 11:21:19
请问吴金梅主编,现在春节马上来临了,去年你也讲到免费通行会有拥堵计划,如何把交通惠民措施进一步优化?有哪些具体的措施?特别是针对即将来临的春节。
2014-01-08 11:21:30
有三点想法,第一,对高速公路拥堵的问题,我们能够从更多的信息及时沟通和疏导,尤其是在流线的即时公布流量,这是我们政府能够做的事。第二,对假期的合理分布和改善,刚才刘老师在发言中也提到相应的建议。第三,对公民休假更科学、更可行的实施上,比如说依据带薪假日和其他假日分布上,如果我们能够把出行不变得那么集中,从根本上这是一个拥堵的最根本的解决办法。
2014-01-08 11:22:11
材料中写到地产和旅游的结合到了一个“七年之痒”的状态,请问在座的各位专家,您认为2014年我国旅游地产会呈现什么样的机会和风险?谢谢。
2014-01-08 11:22:36
有一个数是说2013年中国旅游投资的总量是2300多亿,还有一个数是2013年中国旅游地产投资就有3700多亿,可见旅游地产投资也是大幅度的。2014年旅游地产继续增长,重点会转向旅游小城镇,当然旅游小城镇项目都偏大,所以2014年是一个投入期,不是产出期。2014年的旅游地产的产出期,旅游综合体,也包括城市旅游综合体、休闲综合体、乡村旅游综合体等等。将来的发展,要看房地产的泡沫化到什么程度,如果房地产的泡沫继续膨胀,旅游地产也会膨胀,如果房地产的泡沫被压缩,旅游地产也会被压缩。这是很自然的。
2014-01-08 11:22:50
八项规定等政策对旅游业的冲击,我想请专家预测一下明年的规定执行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和挑战?
2014-01-08 11:23:15
我觉得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有很多误区,比如说八项规定对旅游市场的冲击,这个话不能这么说,应该说八项规定使我们原来泡沫化的一部分消费压缩了,市场回归正常了。没有一个国家的重要消费领域能靠泡沫来支撑,能靠公款消费来支撑,全世界都没有,只有中国,所以回归正常是好事。所以2014年泡沫继续压缩,实质性的消费、大众消费、正常消费继续增长。我们应该这么看这个事。
2014-01-08 11:23:28
2013-2014年《旅游绿皮书》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