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承办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和旅游发展”学术研讨会在线上举办。
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宋瑞研究员主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学术顾问何德旭出席并致辞。何院长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文化和旅游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研究命题。这些命题具有多学科、跨领域、综合性特点,需要学术共同体深入研讨与合作研究。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机构的多位专家,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内涵、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旅游发展与共同富裕、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等议题发表了演讲。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夏杰长在题为《交旅融合助力共同富裕》的演讲中指出,交通运输业快速高质高效的发展,解决了物流和人流问题,彻底改变了贵州等地区的贫困落后面貌;发展旅游是迈向共同富裕的抓手,以浙江为例,通过发展农村电商和乡村旅游、实施万村景区化,改变了农村面貌。未来,要通过理顺体制机制、整合有关资源等方式,推动交通与旅游深度融合,助力共同富裕。
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张辉在题为《旅游发展与共同富裕》的主旨报告中,以详实的数据分析了群体、地区、城乡、行业等四个方面存在的贫富差距问题,并阐释了旅游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的逻辑和事实。在此基础上,他围绕政策如何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倾斜、生态涵养地区如何发展旅游、如何建设好旅游创新示范区等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张铮做了题为《新型举国体制与实施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带动战略——以国家文化公园为例》的演讲。他指出,国家文化公园具有文化、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四个方面的意义,也面临跨区域、跨部门和跨层级协调、多元主体参与等挑战,需要通过新型举国体制来推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具体涉及专门机构、数字技术、学科集成、区域联动、宏微观统筹等路径。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首都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厉新建围绕《中国式旅游现代化要关注的若干问题》发表了观点。他指出,中国式旅游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结合旅游业的特殊功能,从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等五个方面系统思考和回答中国式旅游现代化如何走稳、走好、走出新意。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的发言题目是《夯实数字新基建,保障文旅高质量发展》。他系统梳理了国家层面的相关政策文件,并以详实的数据和丰富的案例,从内容侧、体验侧、消费侧、服务侧等四个角度论述了如何抢抓数字新基建发展势能、创新数字文旅新业态、激发数字文化消费的具体建议。
中国旅游研究院首席战略研究员宋子千在题为《对“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的学习体会》的演讲中,对文化和旅游的关系进行了辩证分析,并阐释了如何理解和推动“以文塑旅”和“以旅彰文”。他指出,文化能够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旅游体验、增强旅游获得感,旅游能够拓展文化市场、促进文化传播、彰显文化自信,二者是一个有机整体。
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宋洋洋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科技融合:焦点与路径》为题发表了演讲。他指出,文化和科技融合中有五个重要焦点,即要素流通、技术路线、算力分配、创作主体和生产工具。其中,要素流通中文化数字资产的合规化、技术路径选择中对元宇宙等技术的选择以及以人机合作为代表的创作主体,尤其值得关注。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助理刘结成在题为《全面数字化铸就文化新辉煌》的演讲中指出,文化和旅游进入以全面数字化为核心的4.0时代,具体体现为客户肖像化、生产个性化、内容故事化等八个特征。未来,需要重点关注创意者经济、文化赋能品牌增值、文化资源创新开发、文化走出去和文化社会等,以实现文化新辉煌。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秘书长金准在会议总结环节中指出,专家学者们的精彩分享充满了真知灼见,为我们进一步深入理解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本次学术研讨会汇聚多方力量,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和旅游发展”这一主题,就学界共同关心的诸多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内容丰富、视野宏阔、数据详实、观点纷呈,为更好地理解和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提供了丰富素材。